陕西西安: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沁人心
张端

 

    近年来,陕西西安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项项生动有活力的文明实践活动,犹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悄然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古都西安时时彰显着文明形象、处处激荡着文明之风。

    看! 这些措施盘活资源

    2020年7月,西安市委文明办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区(县)、开发区聚焦“一个目标、三个到位、四个定位、五项工作、六种能力”的总要求,全面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构建“西安模式”。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需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要盘活现有阵地资源、活动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不“另起炉灶”。按照这一工作思路,西安市打破固有行政壁垒和条块束缚,统筹各方面力量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益。文化和旅游部门将文化站、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场所全部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四级文化服务网络阵地全覆盖。教育部门整合校外活动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心理健康咨询室等资源,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集市。体育部门实施体育惠民工程,盘活现有场馆、广场,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一盘棋”思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尚德西安”道德建设等同步开展,推动文明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看!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

    “天使在行动”,常态化义诊把健康送到家门口。5月下旬的一个清早,阳光正好,骊山新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义诊台前已经排起了队,79岁的张彩侠阿姨一边量血压,一边对笔者夸赞社区的志愿服务队。这支由骊山新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使在行动”。“‘天使在行动’不仅每周举办两次义诊,还利用每个周六在中心门诊大厅开展健康讲堂”,理疗科工作人员米密告诉笔者,“有了这支志愿服务队,就可以常态化地把健康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文明新婚礼,让乡亲耳目一新拍手称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近日,在清脆的《蓝田乡约》童声朗诵后,蓝田县居民卜凯凯和聂焦焦的婚礼开始了。这对新人举办的婚礼非常具有蓝田地方文化特色,包括诵乡约、颂党恩、立家训、送文化、伴手礼5个环节,呈现出的新形式让乡亲们耳目一新、拍手称好。蓝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辉介绍:“‘蓝田新婚礼’是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一个创新思路,把婚嫁这个‘好日子’变成宣讲新思想的‘好机会’和推进移风易俗的‘好载体’。”

    草根宣讲队,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播一段微视频、讲一个百姓身边的小故事、表演一个励志节目、帮群众圆一个“微心愿”……在周至县,有一支来自本土、扎根基层的宣讲志愿服务队,运用农村板凳会、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近300场次,受众达2万多人次。“这种互动式、参与式的宣讲活动就像拉家常一样,没有距离感,群众都爱参加”,二曲街道镇东村精神文明宣传队队员朱双社说。

    看! 这些数字成绩喜人

    如今,西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机制体系日趋完善,截至4月30日,全市21个区县、开发区(含西咸新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36个,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8个。各区县、开发区逐步健全完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联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蓝田县已建成“1+8+19+348”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体系,实现“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项目、有实际效果)。长安区建立了16个实践所、266个实践站、3个实践基地、5大实践平台。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建成1个中心、6个街镇实践所、109个村(社区)实践站,建立文化服务、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教育服务、卫生服务5大平台,实现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

 

当前:B2(2021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