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所思
钱声广(四川)

 

    记不清我已多少次来过泸定桥了。

    “七一”前夕,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来到这里,寻找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背后的密码。

    我伫立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眼前依稀浮现出当年那场战役的场景。脚穿草鞋的红军勇士们,在百余米长的桥面被敌人拆去了桥板的情况下,冒着东岸敌人的火力封锁,沿着摇晃不已的铁索一边射击一边匍匐前进,最终夺取泸定桥战斗的胜利,为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提供了先决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围追堵截,浊浪翻滚的大渡河阻断了红军北上的道路,如果不能及早地渡过大渡河,红军将腹背受敌。部队何去何从,革命何去何从?关键时刻,毛泽东、朱德等中央军委领导果断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按部署,接令后的先头部队必须昼夜急行120公里,于5月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若不身临其境,怎知这项任务的艰难。大渡河两岸高山险峻,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走,这120公里路途的崎岖难行程度超乎想象。然而,当年红军勇士们硬是凭着一双脚板,克服了饥饿与疲劳,抢到了飞夺泸定桥的最佳战斗时机。如今,遥想当年“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景,仍令人心生几多悲壮的感慨。

    站在泸定桥上,桥下的大渡河水声隆隆、惊涛拍岸。我回过神来,勇士们那英勇无畏的精神荡涤着我的思绪,升华着我的心灵。大渡河无疑是一条激涌革命洪流的英雄河,泸定桥无疑比史籍更凝重地记载了红军长征的辉煌,而红军飞夺泸定桥背后的密码,无疑是战士们对党的赤胆忠诚。

    忠诚来自信念,信念激发力量。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红军战士们不畏艰、不怕牺牲地爬雪山过草地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劳苦大众得到解放。正是这种信念,使他们有了无畏的勇气和无敌的力量,因而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勇士们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才能毫不迟疑地置生死于度外。还记得在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时,讲解员曾告诉我,红军长征途经川西北地区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多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且山势险峻,气候十分恶劣,有许多红军战士因累倒、缺氧、冻僵而长眠在雪山上……

    离开泸定桥,我又走进了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这是一座赓续红色基因、凝聚信仰力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学院。一走进院子,正对面一面巨大的墙壁上,书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我在年少时就喜欢背诵,全诗用“细浪”“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千里雪”“尽开颜”等精微的意象,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展现了纵横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风云画卷。

    长征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皑皑雪山、茫茫草原、滔滔的大渡河水……记录下了红军战士们的顽强与坚韧、忠诚与信仰。今天,我们重温那些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继承伟大长征精神,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磅礴力量。

 

当前:B3(2021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