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铁拳出击”严打民生领域违法行为
上半年各地报送“铁拳”典型案例800余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了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三批)。据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于军介绍,截至6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已收到各地报送的典型案件800余起。据悉,目前已分3批向社会公布了典型案例28起。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铁拳”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以案件查办为抓手,切实解决民生诉求,回应社会关切,查处了一批有重大震慑力的大案要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铁拳”行动聚焦民生领域8类违法行为实施重点:一是销售药残超标的畜产品、水产品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二是宣称减肥和降糖降压降脂等功能的食品中添加药品;三是生产销售“偷工减料”劣质钢筋、线缆;四是生产销售劣质儿童玩具;五是中介机构“乱收费”;六是翻新“黑气瓶”;七是农村市场“山寨”酒水饮料、节令食品;八是“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

    严打翻新“黑气瓶”

    在今年1月18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工明确要求,针对民生最怨、市场监管风险最大的重点领域,精准重拳出击,查办一批有重大威慑力的案件,让监管长出牙齿。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印发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开展“铁拳”行动,就是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具体工作安排。

    其中,“铁拳”行动的首要特点就是关注“民生”,即聚焦民生领域,以保障民生为导向。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燕军介绍说:“我们在制定‘铁拳’行动方案时,先后研究分析了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情况、全国消协组织投诉分析报告、市场监管舆情监测热点和风险点,综合考虑了违法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关注度。上述8个领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有些问题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

    笔者注意到,在总局前期公布的“铁拳”行动典型案例中,有多起关于翻新“黑气瓶”的案件。翻新“黑气瓶”指经过翻新的报废气瓶或者来路不明的气瓶。翻新和销售“黑气瓶”是一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据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一级巡视员高继轩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在用气瓶约1.79亿只,其中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液化石油气瓶超过1.5亿只。超过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或来路不明的液化石油气瓶,可能由于材质劣化等原因导致气瓶耐腐蚀性、耐压程度降低。加之瓶阀使用超过一个定期检验周期后安全状况不明,销售、充装使用“黑气瓶”,发生泄漏、爆炸等危险的概率大大增加;液化石油气瓶都在老百姓家中使用,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因此,必须严厉打击销售、充装使用翻新“黑气瓶”等违法行为。

    据悉,截至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收到各地上报涉及翻新“黑气瓶”相关违法行为案件52件,其中查实翻新“黑气瓶”案件2件、涉嫌翻新“黑气瓶”案件6件、充装超期未检或报废气瓶案件17件、无证或非法充装案件11件。

    查办中介违规收费

    中介机构违规收费,既加重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又影响营商环境优化。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将中介机构收费纳入重点治理的领域之一。

    据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嵇小灵介绍,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市场监管总局从15个省份抽调检查骨干力量,开展了跨省交叉检查工作。在上半年的检查工作中发现中介机构涉嫌违规收费金额1.85亿元,目前各地正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梳理这些违规收费问题主要有:利用电子政务平台违规收费。电子政务平台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应当由政府部门付费建设,免费向企业、个人和社会开放。但有的中介机构利用政务平台运营、维护的契机,违规收取技术维护费、服务费等。

    违规开展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有的行政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开办的企业,在没有与主管部门脱钩的情况下,违规开展与本机关所负责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

    超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违规收费。部分中介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但有的中介机构借助行业优势地位,当服务成本上升时,超出政府制定的标准违规收费。

    转嫁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费用。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技术性服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但部分中介机构违规将费用转嫁给企业承担。

    “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将部署各地继续加大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对违规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嵇小灵说。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

    打击“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是“铁拳”行动重点查处的8大领域之一。

    今年4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以“护苗助老”为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守护夕阳红’——医疗、药品、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行动”和“‘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培训类广告清理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市场突出问题,重点查办“神医”“神药”广告,严厉打击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等名义或形象作推荐、证明的教育培训类广告,严厉打击误导青少年的假扮“名师”广告,从严查处含有“软色情”内容的教育培训广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5日,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办医疗、药品、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案件678件,处罚金额1408万元;查办教育培训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242件,处罚金额306万元。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选取了10个教育培训类广告案件面向社会公开曝光。

    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副司长刘辉透露,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聚焦工作重点,进一步扩大战果,推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一是严格“三品一械”广告审查。严把审查关口、严格审查标准、确保审查质量,依法公示经审查批准的“三品一械”广告信息,为公众查询提供方便。二是加强相关广告监测。对媒体发布的医疗、医疗美容、药品、保健食品以及教育培训广告开展专项监测,及时发现虚假违法广告线索。三是做好重点案件查办,严查虚假违法广告。四是加强行政指导。运用建议、劝告、约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主要医疗机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传统媒体、互联网企业和广告设计制作单位的行政指导。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发挥作用,鼓励经营者主动整改,引导经营者自觉规范经营行为。

    (《法治日报》 万静)

 

当前:A4(2021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