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晒书往事
马晓炜

 

    那年夏天,我和战友们裹一身汗水刚从训练场回来,指导员突然宣布:“今天难得逮着个好天气,全连晒书。再不晒,咱们连的精神食粮发霉了不说,还影响‘口感’。”后来听老兵们说,盛夏时节组织晒书是连队的传统。

    那时,我们居住的营房清一色为红砖青瓦的平房,每到梅雨时节,排房内很是潮湿,衣物和书籍容易发霉,走进阅览室里,一股书刊的霉味扑面而来。于是,每年梅雨季节一过,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连队便轰轰烈烈组织晒书。

    根据指导员安排,老兵们负责将班排和个人的藏书,一摞摞地抱出了排房,有的摊在凉席上,有的放在架好的木架上。而作为入伍不久的新兵,我们没啥藏书,跟着指导员来到阅览室,将里面的书刊、书架、书柜等全部搬了出去。那色彩斑斓的图书,被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地晾晒到了连队门前。风儿吹过,书页哗哗翻动起来,如波浪般起伏,十分好看。

    其实,把书摊晾只是完成了上半篇文章。接下来,在指导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逐一检查书刊,发现有生霉的,就用柔软的抹布或卫生纸擦掉上面的霉斑;发现书有卷边、折叠的,就想办法给压平整;发现书有破损、脱页的,就用不干胶和透明胶带小心仔细地进行修复。虽然我们蹲在炙热的阳光下,沿着书刊慢慢移动,汗水一次次浸透迷彩服,可战友们却乐此不疲,借机读读这本,翻翻那本,知道的或不知道的,读过的或没读过的书,带给我们的都是亲切和欢喜。

    那次晒书,我不仅对连队的藏书做到了心中有数,还对每位战友有啥好书也记在了心上,这为我今后艰苦训练之余,足不出连徜徉书海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晒书,晒走了书上的潮气,也盘活了连队的图书资源,方便战友们互通有无。

    后来,我了解到,晒书其实是源于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生活习俗。古人为防止书籍善本受潮或遭虫蛀,常会晒书。汉朝有七月七“晒书节”的记载,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载有“袒腹晒书”的段子,大唐的曝书逐渐形成制度,宋朝也有独特的馆阁翰院文人的曝书集会,明朝医学大家李时珍有晒书的传说……三伏天阳光热烈富有激情,晒书对读书人来说,的确是一件文雅之事。我想当年指导员组织我们晒书,也是对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可谓用心良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多年之后,我也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干部,走上了教导员的岗位,每到三伏天,我也学着当年指导员的模样,带着战士们把藏书抱出来晒。可随着部队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官兵们早已住上了宽敞舒适通风的楼房,阅览室装有空调,书柜里放有干燥剂,书很少再有发霉的了,晒霉也只是为了将一些受损的书籍进行修复,旨在提醒战友们,读书还要惜书、爱书、护书。

    如今,我已离开激情似火的军营,对曾经军营晒书的往事依然念念难忘,因为晒书一次,受益一年,幸福一生。

 

当前:4版(2021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