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不远
——舞蹈创作片识
晓蔚

 

    作品矮化为宣传品,艺术形象等同于宣传典型,这是目前扶贫题材等主题创作面临的最大窘状。人们在新闻报道中耳熟能详的人和事,为什么还要在影院里观、舞台上看、图书中读?

    舞蹈作品《远山不远》,沉入现实深处,寻找感人的形象、生动的细节、贯穿始终的舞蹈逻辑,用情感力量去感染观众。在舞蹈叙事中展现一种历史的逻辑、时代的必然,甚至站在时代最前端,敏锐捕捉时代风向。一改某些创作浮在素材表面,仅仅满足于对现有内容的“故事化记录”,脱“窠”简单化、概念性、图解式,清流弥漫舞台。

    《远山不远》以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为原型,经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教师张晓华、崔梦璇、姜雨欣编创与排演,艺术再现了两位主人公从成都奔赴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扎根当地十余年,将热血与青春奉献给了山区孩子们的感人事迹。

    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举动,真正的脱贫是文化的脱贫,首先就是教育!教育脱贫着眼未来,需要几代人接续努力;教育脱贫培养的是新农村的新主人,改变的是几代人。《远山不远》围绕“教育脱贫”事件来写,却没让事件淹没人物。脱贫是背景,表层是事,深层是人、人性的冲突。舞蹈从丈夫送妻子去“远山”,缓缓展开二人情感世界。以“远”展现二人思之深、爱之切,彼此牵挂不舍;通过“不远”体悟远山孩子们对知识和教师的渴望期盼,智力扶贫的紧迫。舞蹈细腻刻画妻子背着书包走进“远山”,生活的熬炼、孩子们的情谊、丈夫决绝地与妻子同行,成长的孩子背着老师的书包自信地走出山洼。舞蹈以高度凝练、浓缩时空的艺术手法,把一个“爱”放大成立体的雕塑,使之无影境界有形化。故事层层递进,情节跌宕起伏,在变化的舞姿和升华的音乐中,把舞蹈一次次分解成一幅幅经典的画面,瞬息变化的舞姿,引发张力,震撼心灵,揭示了奉献、大爱、坚守、信念等家国情怀。舞蹈以身体语言的独特魅力为教育脱贫做了一个最具时代的“动作”,用这种方式礼赞教育精神,彰显出平凡群体的生命价值,集中诠释了“远山不远”的深层内涵。

    “人”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核心要素。人物形象立住了,作品就立住了。随着时间流逝,观众或许会淡忘小说或戏剧的故事情节,但仍会记得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这些经典形象身上最具标志性的特质,往往也是时代打下的烙印。因此,脱贫攻坚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走向经典,必须写出人的深度。

    《远山不远》因真实而鲜活,因真情而动人,因真理而隽永,避免了只是做简单的现实“贴片”、忽略故事里思想内涵的浅尝辄止,以其精湛的舞技、突破性的构思、独到的艺术洞察力和艺术感染力,为教育脱贫增添了新的魅力,如一朵绽放的玫瑰,光彩夺目,芳香四溢。

 

当前:A4(2021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