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坨子粑
熊自洲

 

    在我的老家武汉,每年中秋节前后,家家户户都有吃坨子粑的习俗,它和月饼一样,是家乡一道特色美食,寓意团圆,象征幸福和吉祥。

    坨子粑,是将泡好的糯米磨成浆、滤干后揉成面团,像做包子一样,把蒸熟的绿豆包在里面,制作成拳头般大小的粑粑,上尖下圆,一个个放在土灶大锅里蒸,不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坨子粑就出笼了。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吃粽子、小麦粑;春节,吃苕片、麦年果、汤元和糍粑;中秋节,母亲不管有多忙,都要做几十个坨子粑给我们吃。

    记忆中,每到中秋节前,母亲会把新收的糯米浸在水桶里,再兑上少量黏米。翌日,把泡好的米用筲箕捞起来,洗净,拿到磨房里去磨浆。这时,父亲站在石磨前,双手用力推磨,有时,我也帮父亲搭把手。母亲则在磨子旁,一勺勺将糯米放在磨孔里,经过全家人共同努力,米浆终于磨完了。接着,母亲拿来纱布,将米浆包在纱布里,挂在磨杆上滤干。

    母亲在做坨子粑前,先将新鲜的绿豆去壳,煮熟,捣碎,放上盐,捏成团,做成馅。开始做坨子粑了,只见母亲将滤干的糯米浆揉成“面”,分成一坨坨,用手压平,将绿豆馅放在里面,收边,合拢,左手托起,右手顺时钟方向慢慢向上捏,捏成宝塔形,一个漂亮的坨子粑就成形了。

    坨子粑捏成形后,放在大锅里蒸。母亲在锅里放上水,把扒蒸支在锅里,铺上纱布,再把坨子粑放在扒蒸上,最后盖上锅盖,大半个小时后就蒸熟了。坨子粑出笼后,里黄外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母亲做的坨子粑,香糯可口,吃起来既有糯米的绵软,又有绿豆的清香,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长大后,我每年都要回老家吃母亲做的坨子粑,而且还要带上几个回来送人,剩下的放在冰箱里,想吃的时候,在铝锅或微波炉里热一热,解解馋。每当吃到母亲亲手做的坨子粑,我就感到特别的舒心、愉悦,仿佛又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记忆中的村庄,想起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当前:A4(2021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