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城西小学对面一店铺,在售一种‘腐袋’商品,外包装是海贼王等漫画,里面却是污秽不堪的漫画……”前不久,一名网友发帖举报,受到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扫黄打非办、公安局、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的高度重视,他们第一时间来到该店铺,经过一番搜寻,在该店铺的仓库里查获55本“腐袋”、16本非法出版物。
无良商家在学校周边售卖“腐袋”,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关注。近日,记者围绕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其背后的诱因以及如何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等热点话题进行了采访。
◇ 不良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的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良商家售卖‘腐袋’的做法,幸亏发现得及时,不然难以想象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怎样的影响。市民如发现问题,可随时拨打当地扫黄打非办的举报电话。”采访中,富顺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孔燕感喟道,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诸如淫秽色情出版物、网络“三俗”、诱导未成年人打赏、非法弹窗广告等不良因素严重危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数字时代,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触网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与互联网普及率一起上升的还有诸如高额充值、短视频打赏、小程序不规范等相关投诉率。
“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未成年人接收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在学校、家庭、读物上获取,到现在的大部分信息都源于互联网,彰显出未成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宽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增加的趋势。”采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刘小妹指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未成年人知识、拓宽其视野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进入他们的视野,严重影响着心智尚不健全、对不良内容缺乏鉴别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淫秽色情方面的书籍或影视作品会宣传一些不良的思想。这方面的书籍看多了,会对未成年人的主观想法产生错误的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价值观的偏离。”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吴婕告诉记者,在她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时常会遇到未成年人受淫秽色情书籍、影视作品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背后的诱因是市场利益的驱动,总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利益去钻“法律的空子”,向未成年人售卖淫秽色情书籍或影视作品,加上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很容易让这些不良作品流入市场毒害未成年人。
◇ “净网”“护苗”深挖细查力度大
“针对富顺不良商家售卖‘腐袋’的行为,责令其停业整顿30天,罚款15000元,这是自贡市深入开展‘护苗2021’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妨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案例,营造了清朗的社会环境。”自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万一表示,今年以来,自贡市深入推进“盐都未来工程”,围绕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和强烈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盐都青少年,聚焦“盐都未来”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扎实开展“护苗2021”专项行动,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和涉及未成年人非法有害网络应用程序及信息等,重点整治传播非法有害信息的学习类网络应用程序,扭曲未成年人价值观的网络小说、游戏、漫画等,及时查删涉及青少年有害信息报道,推动营造全社会全领域全天候保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
自贡市深入开展“护苗2021”专项行动只是四川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四川省扎实开展“净网2021”“护苗2021”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传播淫秽色情、侵犯未成年人权益、非法弹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四川省在举行“护苗2021·绿书签行动”、集中整治中小学校园及周边文化市场的基础上,还组织各地会同文明办、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在中小学校建立“护苗”工作站,打造“护苗”教育服务基地,开展“护苗”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建立“护苗”工作站910个、“护苗”志愿服务队200余支。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全国多地都采取了具体举措。福建省全面推进“福蕾行动计划”,实施假期关爱工程、结对帮扶工程、心理健康工程等十项工程;山东省政府成立了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市场监管等十部门出台未成年人“三不宜”行为处置机制,对相关行业进行规范,从源头上预防犯罪。此外,全国各地还陆续建立了常态化整治机制,并大力推广社会监督举报平台,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 良法善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积极推进,从不同角度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采取各种措施营造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从出台《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断完善的法律、政策和举措进一步撑牢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回应社会关切,全面构建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切实保障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又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包括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效能发挥不足问题等在内的7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围绕网络“三俗”的专项整治行动也在不断开展。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也下发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对此,刘小妹表示,尽管目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大,但仍需要全社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进一步压实责任,全方位推进,不断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全面监管,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起责任。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发现机制和完善各种处罚体系,不管在哪个环节发现了不法行为,都要做到及时发现并报告给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加大对不良商家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当前,我国的立法修法已经迈出良法善治的第一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必须明确和履行好监护职责,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学校也应该落实好教育、保育职责。除此之外,全社会应该树立起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江西省吉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副主任邹清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