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带领村民种茶树
美丽的大湾村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地处大别山腹地,距离县城60多公里,曾是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5年7月,安徽省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余静从金寨县中医院来到了这里,成为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6年多。
6年多来,余静信守“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的承诺,一直为大湾村村民的美好生活奔波着。她带领村民搞养殖、建茶厂、发展旅游,让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好乡村”。
如今,大湾村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小洋楼,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环境变美了,腰包也“鼓起来”了。而余静依然驻守在大湾村,用苦干实干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承诺,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奋斗。今年7月,余静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勇挑重担 村民过上新生活
坑坑洼洼的路面,低矮破旧的房屋……2015年7月,余静第一次走进大湾村时,便被这里的贫困深深地震惊了:“入目的景象让我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
据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回忆,第一次见到披着头发、蹬着坡跟鞋、穿着防晒服的余静时,她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一看就是个城里姑娘,在咱们这穷乡僻壤生活,能行吗?”
很快,余静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余静收起了防晒衣,换上了大草帽,走遍全村37个村民组、2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叫苦不叫累,找穷根寻对策。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拉近了余静和村民的距离。2015年8月,受台风“苏迪罗”影响,大湾村夜里山洪暴发、河水猛涨,40多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余静没有丝毫犹豫,和5名班子成员一起蹚着齐腰深的洪水,挨家挨户拍门呼叫,帮助大家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丫头能吃苦,关键时刻冲得上!”暴雨过后,何家枝对余静有了新的认识,被救的村民也对这个城里来的书记产生了好感。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并在大湾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余静和几位村民代表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那天,总书记沿着山路乘车来到我们村,顾不上休息,就接连走访了5家农户。”当时,作为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余静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承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
几年来,余静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始终坚守在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易地扶贫搬迁、光伏发电、小额扶贫贷款、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扶贫……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奔走下,大湾村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水泥路联组到户,传统茅厕提升改造为干净的公共厕所。村里还新建了村卫生室、幼儿园等,文体活动广场、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大湾村村民在偏远的山区过上了美好新生活。
发展产业 村民腰包“鼓起来”
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摆在余静面前的又一块“硬骨头”。余静深知,村民要致富,必须得发展产业。
大湾村种茶历史悠久,是“六安瓜片”的重要产区。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余静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在余静的带领下,大湾村发动群众对1000亩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标准化茶叶基地1000亩,并积极引进市级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在茶叶深加工上做文章,还提供了茶园管理、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带动茶农就业增收。
为了持续帮助村民创收,在发展茶园的基础上,余静还带领村民依托大湾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做起了乡村旅游。借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的资源优势,挖掘发展了汪家老屋、汪家祠堂、十二檀、十里漂流等乡村旅游景点,民俗旅游和农家乐越来越火。仅2020年就吸引各地游客观光旅游3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茶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村里随之增加了生态护林员、美丽乡村保洁员、道路养护员、漂流安全员、红色讲解员等工作岗位,目前公益性岗位已增加到92个,其它就业岗位60个,人均每年增收6000余元。
“党建引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余静说,大湾村走上了一条“红绿结合”、茶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致富路越走越宽。
用心服务 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余书记,快进屋坐一会儿。”8月30日,脱贫户杨习伦的爱人肖细雨一见到余静,就热情地招呼她。
杨习伦曾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30多岁了,还整天无所事事,家里一贫如洗。余静在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后,经常找杨习伦谈心,询问他的意愿,宣传扶贫政策,并联络能人大户指导他养殖土鸡、黑毛猪,还帮助他选址建舍、申请贷款,慢慢激发起他自力更生的干劲。渐渐地,杨习伦变了,每天一大早就喂猪喂鸡、忙里忙外,家里盖起了新房,办起了农家乐,还买了小汽车,当起了“导游”,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脚上不沾满泥土,心中怎么会充满感情。”余静说,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多跟老百姓沟通交流,一定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群众,与群众心连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让群众感受到党就在身边,群众才能更加信任你,才会更有干劲儿。
6年多来,在大湾村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在丛林深处贫困户的天麻地里,在村民家的土灶台前……总能见到余静的身影。她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敲开了村里老百姓的“心门”。
6年多来,余静见证了大湾村的蜕变,她同村民的情谊也愈发深厚。但对于家人,余静心中的愧疚也越来越深。2015年,余静刚到大湾村时,她的儿子6岁,女儿不满6个月。这些年,余静陪伴孩子们的日子屈指可数,在驻村的日子里,只能用手机与孩子短暂“相聚”。“虽然亏欠了这个小家,但能帮大湾村村民如期脱贫致富,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一切都是值得的。”余静对记者说。
6年多来,作为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余静的任期满了一届又一届。任期满时,她本可以回到城里,和家人团聚,但每次面对大湾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信任,她都主动请缨,要求继续留任,如今她已是安徽省第八批选派帮扶干部。用余静的话来说,从第一天来到大湾村,这里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如今的大湾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推进,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而作为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原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余静,依然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不断增加民生福祉,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日子更上一层楼。”余静坚信,大湾村的明天将会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