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今年夏天的一场暴雨,让郑州乃至大半个河南都遭遇了一场劫难,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自9月随作家团到卫辉采风回来已经有些时日了,迈步走过的那些地方还历历在目。
太行东麓,卫水之滨,历史上的牧野大战发生地,千年卫辉的沧桑与厚重,潞王府曾经“南通十省、北拱神京”的繁华早已落入尘埃。
虽是白露时节,采风当天的天气依然炎热。车到卫辉高速路口时,当地的朋友侯振云已早早在此迎候。会合后,跟随着引导车行驶在广袤的大地上,灾后的情形尽收眼底。
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到过这里,当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熟悉的乡野里的场景没有呈现眼前,洪水过后的荒芜却一览无余。
每到一个地方,陪同采风的侯振云老师都会向作家们介绍当时水灾的情形,作家们一边走一边看。
车沿着卫河的岸边大道行驶,尽管洪水已经退去,但是两边的低洼之处内涝还是很严重,庄稼和植被都被淹死了。
在卫河大堤宋村决口合龙处,侯老师提议采风的作家一行在此合影留念,是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站在大堤上四周瞭望,如果不是水灾,以前卫河似玉带、群群白鹭飞的美景定能呈现。如今站在这里,只见河道浑浊,偶尔飞过白鹭和苍鹭,大堤边孤伶伶立着几棵柳树。
到卫辉采风,让我记忆更深刻的是卫辉人民表现出来的精气神。
“最美奋斗者”吴金印便是卫辉人。他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心务实,甘愿到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风雨几十年,他的穿戴从未改变——绿军帽、棉衬衣、黑布鞋,一副庄稼人打扮。他以40多年“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更多卫辉人不怕困难,拼搏奋斗。
在顿坊店乡,一位村民向作家们讲述着家里的情况,房子被淹后成了废墟。尽管家里一无所有,但“只要有党,我们什么都不怕。”
风雨过后,情牵牧野。采风行程结束了,写不尽的是像这片山水一样坚毅而温润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