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修复缺资金?重庆探索市场化机制让废弃矿山“披绿生金”

 

    休闲步道两旁花草繁盛,多种乔木灌木错落有致……行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村“38号矿山公园”,如果不是高耸的崖壁,游客很难想象这个公园几年前还是一座废弃矿山。

    重庆龙九润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该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方,公司工程部经理李世阔告诉笔者:“我们只花较少的钱就把这座公园建好了,因为它是用11万多立方米建筑渣土填起来的。如果建筑企业自己建弃渣场,建设、道路维护、后期生态修复等综合成本接近200元一立方米。中梁村距离城区近,企业运到‘38号矿山’填埋一立方米渣土只需18元,不但补充了生态修复资金,还降低了企业成本、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

    据统计,重庆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损毁土地面积约6154公顷。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生态修复分院院长马磊介绍,这些矿山中相当一部分是无主矿山,生态修复如果全部由财政资金承担,资金缺口较大。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建设渣土无处消纳,易产生新的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为此,重庆市从2019年起实施关闭矿区有偿填埋消纳城市建设渣土,中心城区废弃矿山预估可消纳建设渣土3800万立方米,以此破解“渣土围城”、矿山修复资金短缺两难问题。

    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黄俊波介绍,由于生态破坏严重,有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本达到每亩数万元。全区共有废弃矿山87处,目前已消纳建筑渣土约405万立方米,获得生态修复资金2880万元,节省建筑企业成本4400多万元,完成矿山治理71处。这些修复后的矿山有的打造成公园,有的发展农旅产业,昔日的生态“伤疤”开始“披绿生金”。

    此外,重庆市还积极探索生态地票制度,以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基础,将部分生态受损区域修复成合格农用地后进入市场交易,以撬动更多资金参与生态修复。

    九龙坡区在矿山生态修复中恢复耕地33公顷、林地65公顷以及其他用地21公顷,已申请地票交易2宗,预计可产生矿山复垦收益801.6万元。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重庆市矿山复垦指标已交易720亩、交易金额1.45亿元,今年预计将新增交易指标约1400亩,收益全部用于矿山生态修复。

    笔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有偿消纳建设渣土、生态地票等市场化机制探索获得了收益,有力保障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资金。去年重庆市已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约3016公顷。

    (新华社 周凯)

 

当前:A2(2021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