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教孩子们唱歌
随着时代发展,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陆续出现,“共享”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成都、重庆等地,“共享奶奶”项目也逐渐热门起来。今年4月,重庆“空巢老人变成‘共享奶奶’”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究竟什么是“共享奶奶”?“共享奶奶”的出现对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对接需求
孕育互助新模式
10月15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内,几位老奶奶带着一群小朋友学剪纸、唱红歌,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孩子们一口一个“奶奶”地叫着,可这些奶奶和小朋友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她们都是社区“共享奶奶”项目的志愿者。
吉福社区于2019年创立了“共享奶奶”项目。今年67岁的张惠英是吉福社区最早一批参与“共享奶奶”项目的志愿者,也是该项目的创始人之一。“最初,我们就是想相互帮助,你有事情了,我帮你带带孩子;我有事情了,你又帮我照看一下孩子。”张惠英说,寒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因上班无法带孩子,于是小区里的几位热心老人就把需要照顾的孩子集中到一起,带着他们看书、玩游戏,有时也给孩子煮饭,帮家长解决“燃眉之急”。
张惠英等热心老人为社区居民义务带孩子这种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共享奶奶”项目的雏形也由此形成。2019年7月,经精心策划,吉福社区正式发起“共享奶奶”项目,建立居民需求对接机制,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由年长的“奶奶”照顾双职工家庭的子女,双职工家庭为长者提供关爱服务,形成社区自主的邻里互助新模式。
“社区内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工作繁忙,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辅导做作业的情况比较多。与此同时,社区内退休居民的空闲时间较多,希望能多参与社会活动。”吉福社区工作人员、“共享奶奶”项目负责人杨琼介绍,社区以双方需求为切入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创立“共享奶奶”项目,目前有20多位退休居民长期参与该项目,她们每天至少要照顾三四十个孩子,服务内容包括上学期间接孩子放学、寒暑假期间在小区的“共享小屋”或社区活动中心照看孩子等。
无独有偶。今年4月,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石坪村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重庆市首个“家校社”三方共育的“共享奶奶”项目,在社区公开项目信息,统计居民需求,在取得学校、家长的同意后开展项目。石坪村社区党委书记彭梅表示,“共享奶奶”公益项目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无法及时接孩子放学及辅导做作业等实际问题,也让热心老人有了发挥余热的空间。
互助共赢
传递双向温暖
陈先生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石坪村社区,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平时放学时间比较早,而他和妻子因工作无法及时接女儿放学,为此很是头疼。之前,他将孩子托管在学校旁边的一家托管中心,但每月的托管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社区有了“共享奶奶”项目后,陈先生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他说:“娃娃有人管了,还是免费的,对我们而言,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共享奶奶”项目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张惠英的儿孙都不在身边,平时她和老伴两个人难免有些孤单。成为“共享奶奶”后,她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要和他们打交道,我也得不断学习进步才行。”张惠英笑着说,现在她天天都要上网学习,学新的故事、新的歌谣、新的手工制作方法。
82岁的黄美英于2020年7月加入吉福社区“共享奶奶”大家庭,成为了“共享奶奶”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尽管年事已高,但她看起来精神抖擞。退休前是一名医生的黄奶奶,平日里不仅为孩子们讲解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知识,还创作了不少故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劳动、尊老爱老等优良品格。黄美英说,虽然家人担心自己太过劳累,但她却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她说:“我与社区里这些孩子感情很深厚,能够陪伴他们成长,觉得很欣慰。”
石坪村社区66岁的“共享奶奶”邓莉红坦言,自己如今年龄并不算大,退休后自主时间比较多,还能继续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社区里有好多娃娃对我很亲热,值了。”
“‘共享奶奶’像一座桥梁,在居民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建立起互助共赢的邻里关系,让更多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发展,切实解决了居民的问题,让居民有了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杨琼说,“共享奶奶”的出现,实现了共赢互助,传递了双向温暖,和谐了邻里关系。“现在,我们还在策划‘共享奶奶·夕阳共伴’项目,进一步扩大‘老小’志愿服务范围,让‘共享奶奶’陪伴更加年长的老人,等‘共享奶奶’年龄更大了以后,也能得到温暖的陪伴,让更多老人因此受益。”
规范管理
实现持续发展
“共享奶奶”的出现,让社区居民得到了实惠。不少人建议这种做法可以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但也有人质疑“共享奶奶”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共享奶奶”项目常态化开展?杨琼、彭梅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想要成为‘共享奶奶’,首先要身心健康,其次要有奉献精神、空闲时间,还必须接受社区组织的‘上岗’培训。”杨琼介绍,社区内的20多位“共享奶奶”有的辅导孩子做作业,有的教孩子唱歌、画画,有的负责做饭,基本满足了照顾孩子的需求。与此同时,社区作为管理者、组织者,在该项目中的参与度很高,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为“共享奶奶”持续赋能,更重要的是以“中介”的身份让双方都得到有效保障,让孩子家长放心,也让老人安心。
杨琼表示,如果只是单方面让“共享奶奶”付出却没有回报,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受助家庭通过陪伴等方式将温暖传递给“共享奶奶”,能够更好地激发“共享奶奶”持续参与服务的热情。她说:“爱心与爱心的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老小’共同成长,‘共享奶奶’项目才能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吉福社区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法,由双职工家庭提出服务需求,社区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招募、培训“共享奶奶”,“共享奶奶”提供志愿服务,受助家庭在节假日通过陪伴等方式反馈“共享奶奶”,实现了“组织培育——邻里互助——共同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要想让“共享奶奶”项目走得更好更远,着力点还要包括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彭梅表示,石坪村社区“共享奶奶”项目为“家校社”三方共育,除了在社区内招募“共享奶奶”外,还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服务内容不限于接孩子、辅导做作业等,会根据孩子及家长的需求增加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
对于“共享奶奶”的未来,杨琼和彭梅都表示很期待,在她们看来,“共享奶奶”的出现,解决了老人、孩子和双职工家庭的多方需求:老人能够重新连接社会,在力所能及发挥余热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与尊重;孩子得到有效看顾,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老人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孩子也慰藉了老人的情感,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