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美塑城市之魂
——专访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区文明委主任高朋
本报记者 胡桂芳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和时代文明需要的必然使命。自2018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以来,北京市顺义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平原新城看顺义”的目标要求,坚持在“两区”建设、高端制造、新城发展上走在前列,积极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并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力点,聚焦“业强城优生活美”发展目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强劲推进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塑造城市的内在“气质”,使文明成为城市浓厚而亮眼的温暖底色。

    近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区文明委主任高朋,听他讲述以文明之美塑城市之魂的奋进故事。

    价值引领,全方位培育文明新风尚

    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和灵魂,是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顺义是如何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培育文明新风尚的?又是怎样推动精神文明融入城市治理的?具体来讲,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高朋: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而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中之重是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顺义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不断推动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城区创建是一项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载体工程,代表着整座城市的向上风貌和群众的美好生活。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顺义区立足第一国门的区位特点,深入实施《北京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奋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深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最忌流于形式,最需要虚功实做,更好地服务大局。顺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持续用力,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阵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周”长效机制,开展好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关心创建、关注创建、参与创建。同时,贯彻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组织开展好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领域公共文明引导行动,让精神文明深入人心。此外,注重抓好精神激励、抓活典型引路、抓住重点人群,着力在党员干部、工人农民、青少年学生等群体中培养新时代先锋模范,不断丰富“文明骑手”“80后义工社”等志愿服务品牌内涵,形成更多亮点,打造特色品牌。

    利民惠民,擘画百姓生活新图景

    记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造福于民”是创建工作的本质要求。顺义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是怎样把惠民利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

    高朋:说到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一项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基于这样的定位,顺义区始终把“为民创建、创建惠民”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突出“人民至上”, 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 聚焦群众反映问题频繁的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违建拆除、主干道修补、违法小广告清理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解决了2.4万件老百姓身边事。

    今年以来施划了近2000个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投入1.8万辆共享单车方便居民出行,投入8000万元资金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等一系列创建举措,群众参与率100%,满意率达到97.3%,继续位居全市前列。从推进经济发展到加大环境整治,从规范社会秩序到提升城市管理,从完善社会保障到强化公共安全,以看得见的惠民之举、摸得着的利民之措,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悠悠万事,民生最大。顺义区始终把增进福祉作为顺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优先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140项创建指标任务与服务“四个中心”、提升“七有”“五性”、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复工复产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全区政务、社会及生态等八大环境持续优化,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形成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发展格局。以公共服务在更高水平上供需总体平衡、分布基本均衡为导向,深入推进民生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五年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80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保障入学、就近入学、平等入学。深入开展健康顺义建设,推动建立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体系。坚持把稳就业和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完善多元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组织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机制,统筹合理安排志愿服务任务,指导各基层社区(村) 制定志愿服务的“岗位清单”,让志愿服务落到点上、发挥作用,切实为民办实事。

    创新赋能,凝聚文明城区更大合力

    记者:新时代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者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请问,顺义是如何凝聚合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高朋: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但如何做出亮点又不陷入形式主义,的确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顺义区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始终注重创建理念、活动载体、创建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升实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务实成果。

    注重在活动载体上创新。顺义区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融入全区重点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引导各方力量聚焦,深入推进“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梳理共性问题并开展集中整治。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引领、市民群众广泛参与、丰富主题定期开展,打造顺义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阵地。近年来,从区级到镇街,到村居,到全区每个单位,我们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增强人员配置、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在一项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注重在创建内容上创新。顺义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融入城市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光盘行动”专项工作,充分发挥121家首都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对照“四有四无”考评内容,宣传推广“光盘行动”专项创建活动经验做法,在全区形成“光盘行动”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并组建7个督查组,持续开展“光盘行动”专项督查检查。同时,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精神文明教育、健康“一米线”“公筷行动”“空调调高一度”、文明旅游、文明祭扫、控制吸烟等活动,引领文明新风尚。

    注重在示范带动上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群众性工作,只有凝聚创建合力,才能提高工作实效。顺义区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模范典型、身边好人等的示范带头作用,用切身行动引领广大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典型成果。

    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对象也在变化和发展,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持续落实创新举措,才能永葆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当前:A1(2021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