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衣”不舍
廖天元(四川)

 

    周末清理衣橱,准备过冬前来一番断舍离,当整理时我有些吃惊,衣橱里的衣服竟然多得出乎意料。

    我属于不拘小节的男人,对穿着不太在意,近些年我觉得最朴素的往往是最华丽的,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时髦的。当然,这样的念头绝不会与生俱来。年轻的时候,我不是那么想的。服装和举止不能造就一个人,但会改善一个人。买衣服的快乐,不仅女孩子感受得深刻,男人也会在物质享受中得到满足感。

    让我吃惊的不仅是多,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曾经的衣服颜色竟然那么鲜艳,二是这么多衣服存放在衣橱里那么久,居然也没影响日常生活。这种吃惊,在于对比。这些年,我基本是一身素衣,白色衬衣加深色外套。这样的穿着稳重大气,久了,也慢慢习惯了,渐渐疏于打理,依然一身素色。

    一看曾经的衣服,有些纳闷:居然有大红色的T恤、有花里胡哨的衬衣、还有五花八门的里衣……这实在让人有些尴尬,但这些绝对是自己曾经喜欢的。我买衣服,一般不会让人代劳,始于颜值,忠于感觉,来不得半点将就。

    年轻的时候怎么会喜欢这样花里胡哨的?是不是骨子深处,有一种张扬和叛逆?我自己不敢轻易否定。人在年轻的时候,免不了有些傲气,甚至有一些乖张,但是,这样的特点,只有历经,才能反省;只有反省,才能自知。比如诗人杜甫,也曾无比“豪放”。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曾以为这句话是教导世人一定要多读书,才能写好作品。但实则不然,据考证,杜甫这句诗是想表达自己读的东西多写的文章好,其本意是杜甫对于自己才气的自信和身为文人的傲气。

    话题扯得有些远。我纳闷的是,曾经那么艳丽夸张的衣服我是怎么喜欢上的呢?是不是我也曾想如此率真自信,只不过杜甫是用诗表达,而我则是用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来表达?

    我相信,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心甘情愿。如此说来,衣服就不仅是衣服,折射的是穿衣人的品味和内涵。衣服和人,应该是彼此成全。

    不得不把旧衣服扔掉了,有一种断舍离的悲壮。之所以悲壮,是每一件衣服的背后,都浓缩了一段光阴,或多或少有一些故事。有人说,断舍离提倡的是一种为生活做减法的理念,通过不断审视和决断,从而修炼心境、脱离囤物的固执心态。有一天看书,看到一段话,作者说:“我们需要有一种空杯和清零的心态,需要时常叩问自己的心门,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我们在拥有物质的同时,是否也已经被物质拥有,被它操控了呢?”一瞬间让我醍醐灌顶。

    断舍离的不是物品,而是理念的清理和重塑。丢掉的,是一直以来没有被自己察觉的定式思维。没有舍,哪有得?没有破,哪有立?没有放手,哪有放心?

    于是一狠心,丢了两大箱。我把衣物放在垃圾桶旁边,转身而去,不忍目视,我生怕会不舍。曾经那么贴身的东西,那么喜欢的东西,竟然被我狠狠地抛弃。

    无比怅然中,我知道,是它们确实不适合“四十不惑”了。

 

当前:4版(2021年1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