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乡村美带动旅游旺,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休闲农业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经县级申报、省级遴选、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60个县(市、区)被认定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这60个县(市、区)凭什么实力上榜的呢?本期让我们对部分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的软、硬实力进行梳理,揭示它们发展的秘密,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
◆ 发挥资源特色,融合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农业产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江西省此次有井冈山市、婺源县上榜。江西省井冈山市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一个绿色的宝库,深邃厚重的红色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赋予了井冈山旅游神圣而又神奇的独特魅力,风景名胜区有60多个景点、320多处景观景物。
井冈山市下大力气,较好地保存了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旧址遗迹29处,其中10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响了“井冈山”品牌。
而婺源,当地政府珍惜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当地秉赋,打造“中国最美的乡村”。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县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4个,是目前全国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现在的婺源,春赏油菜花海,夏享清凉世界,秋观红叶晒秋,冬看鸳鸯戏水,四季皆景,四季宜游。
婺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2.6%的优势,有世界仅有的极度濒危鸟种蓝冠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婺源绿茶、荷包红鱼、龙尾歙砚、婺源皇菊等众多知名特产。婺源在此基础上积极作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打造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拥有“嘉陵明珠”之称的四川武胜县嘉陵江流域第二大回族聚居地。当地根据自己的民俗特色,积极打造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竹丝画帘),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吸引了八方游人。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历史文化悠久,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资源富集、山川秀美,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农庄、康养、科普教育基地等新业态发展突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也是自治区农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兴安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世界知名自然文化资源,集高山、森林、温泉、草原、冰雪、湖泊、珍稀动植物、历史古迹等众多优势资源于一地,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优美的北国风光、白狼镇独具特色的林俗文化、举世闻名的矿泉群集都为当地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内蒙古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排头兵。
◆ 集聚丰富业态,打造农家乐、乡村民宿和康养、科普教育基地等新业态
近年来,河北正定县以古城古韵为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打造以生态涵养、文化旅游、休闲采摘等为主的农耕文化休闲产业带建设,打造了丰富的休闲农业业态。构建了“一核引领·两带助推·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总体布局。一核即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两带即滹沱河绿色农业休闲产业带、磁河故道农耕文化休闲产业带;四区即河套沙地生态循环示范区,中部高效绿色农业生产区、东部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区、西部美丽乡村休闲观光区;多点即一产以种植、林果、养殖为主的合作社和企业,二产以蔬菜、肉制品、桑产品、粮食、食用菌为主的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三产以塔元庄、森露都市生态农业园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园区和美丽乡村。
同时,围绕“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赏雪”的主题,重点打造“市区—农耕时代—森露都市生态园—塔元庄现代农业示范园—沃圃生(京正)智慧农业园—青益农业园—大鸣荷韵生态园、市区—石门制造农业园—吴兴村古城樱花小镇生态园区—正定县艾德农场”两条精品线路,有效推动了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涉县将自己的农业休闲主题定为“古韵新风,生态涉县”,多业态丰富形象定位,持续加大农业投资,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休闲农业已成为涉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涉县具有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园区、休闲农庄等多种业态,实现了产业横向、纵向融合,功能交叉融合,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和认可度较高。井店镇王金庄村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刘家村和后池村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涉县后池新愚公梯田文化景区为河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以道地中药材产业、生态水产养殖产业、水稻产业、果酒产业为支撑,推动景镇合一和三产融合,集红色、古韵、村落、民宿、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系初步形成,常乐鲟鱼小镇被评为全省休闲渔业示范区。
◆ 以休闲农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贡献力量
近年来,四川省蒲江县立足西部丘陵山区良好的生态禀赋优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镇+川西林盘”建设为主要模式,推进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建设以柑橘、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绿色有机绿茶产业园。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绿色增收两大目标,启动“两个替代”战略,着力创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蒲江雀舌”“蒲江丑柑”“蒲江猕猴桃”三大地理标志产品。推进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引入从事农产品提取物研发企业,开展陈皮甙、茶多酚等提取及生物医药用品开发。构建集农业观光、康体健身、乡村美食、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成为现实。连续举办了11届采茶节、19届樱桃节、4届蓝莓节、10届春笋节、5届陶艺节以及丑柑节、猕猴桃节等节会,吸引众多游客到蒲江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体验、品尝美食。
而河南省夏邑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业态、拓宽农民就业空间,促进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学教研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发展。
夏邑集中精力建设了一批乡村民风淳朴,村容村貌整洁,产业规模基本成型,产业多向融合发展,业态类型丰富,富民兴业明显、联农紧密的休闲农业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全县发展休闲农业,美了乡村,旺了产业。
美丽乡村农民文化艺术节、农牧民歌手大奖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眉户戏新编精品剧目巡回展演、仙米华热藏歌会等活动,近期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各大景区和乡镇上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近年来,门源大力发展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文旅融合来延长旅游周期。同时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门源重点打造了仙米乡大庄村、珠固乡东旭村(骆驼脖子社)等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与此同时还出台了宾馆、农家乐的相关管理办法,以切实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 因势利导,出台专门的政策加速休闲农业资源要素聚集
自“十二五”开始,上海金山区就明确了走“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三个农业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金山区提出了大力推动“第六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加快资源聚焦,促进农文、农旅、农体结合,建设“一带一园五区”农业旅游集聚区,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截至2020年底,全区休闲农业占地面积11900.84亩,年接待423.89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8亿元。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0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11家。
近年来,海南三亚在休闲农业上做“加法”,通过举办三亚休闲农业旅游节、三亚休闲农业旅游民宿节等,推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形式,将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景观串联,促进农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将户外拓展、户外采摘游、户外露营游一系列的开发融入农村发展,不仅把农产品产地变成了市场,还助力“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品牌,让乡村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法宝”。吉阳区博后村通过对闲置房屋、庭院进行改造整合优化建设特色民宿集群,成为三亚美丽乡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琼海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镇村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风貌,注重充分挖掘发展特有历史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型美丽乡村,如推进沙美内海全面退塘还林还湿、先后清退鱼塘虾塘复植红树林600余亩、新种红树约6万多株,形成了以红树林保护为主的湿地生态区。
在良好生态的基础上,琼海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使近3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平均增速53.3%。发挥本区域产业优势和农业特色,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全市现有“三品一标”认证达20个,注册涉农商标579件,琼海油茶、琼海石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另外,琼海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出沙美村、南强村、龙寿洋、北仍村、潭门近海休闲游等乡村旅游精品品牌,鼓励引导农民主动创业增收。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近年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优化布局、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高效,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禀赋,把都市城郊型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建成农谷大道、252省道沿线“两条产业示范带”,形成特色粮食、设施蔬果、生态畜牧、休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构建了产销一条龙、农旅一体化、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贾汪区现养殖锦鲤1800余亩,年产4000万尾。国内首家锦鲤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开园,并承办了江苏省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锦鲤大赛。同时依托周边村庄打造锦鲤文化小镇,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把锦鲤养殖发展成为富民产业。今年5月份,该区以锦鲤元素为主题,以“真真”“旺旺”为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吉祥物征集活动,形成了贾汪农旅“想得到、看得见、拿得走”的三位一体认知。
作为全国果业强县,近年来,陕西省礼泉县在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乡土文化型”发展模式,以袁家村为典型,将具有鲜明群体性、地域性特征的民俗文化挖掘出来,塑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坚持“采摘体验型”发展模式,采用“农业+互联网 ”思维,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会员农业,开展采摘活动、亲子体验活动、农耕教育科普实践等形式,将农业资源最大化开发商业价值;坚持“休闲观光型”发展模式,通过“旅游+”模式提升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实现园区、社区、景区三区共建。以三产融合强产业,采取现代农业园区引领、休闲观光农业主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的“四种融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