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实践更有深度和广度
本报评论员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是使命所系——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和习俗,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群众所盼——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自2018年试点以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渐成为宣传各类理论政策的讲台、倡导移风易俗和弘扬时代新风的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舞台,提升了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在走过三年之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应逐步步入成长、成熟期——全面深化拓展阶段。

    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项目活动等,构建联盟化平台,建设常态化队伍,打造品牌化活动,开展精准化服务。换言之,在文明实践中注重深入、突出精准、注重实效。不仅人员与资源要沉下去,实践活动质量还要提起来;不仅形式与内容要活,效果也要实;不仅在手段上应追求创新,在思想上更应追求入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另一方面是全面拓展。文明实践有深度,还必须有广度,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除了继续在理论政策宣讲、文化艺术供给、文明新风倡树等方面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在卫生健康知识与科学常识普及、家庭教育指导、法律法规咨询、生态环境保护、才艺与技能培训等诸多方面,群众想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应做什么,群众缺什么,文明实践就应补什么。在服务与被服务对象上,力争做到党员干部参与全覆盖、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以及实践活动开展全覆盖。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吹响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冲锋号角,各地当及时擂响“战鼓”,压紧压实责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向优质迈进,开创出新局面!

 

当前:A1(2021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