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有书香伴流年
杨丽丽

 

    我从小对书就有一些偏爱,记得和弟弟妹妹去亲戚家做客,他们总是围着表姐表弟的玩具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则是安静地待在亲戚家的大书房里品味着那些文字里的美好。从绿意葱茏的篱笆小院走进钢筋水泥围起来的城市,唯有书香一直是我灵魂上不离不弃的伴侣。

    在我的记忆里,常常有这样的场景,在北方的一个篱笆小院里,阳光温润,春光灿烂,小小的我一边玩着沙包,一边听母亲喃喃地说着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轻声细语,像四月的春风吹醒了所有的美好,童谣里那些鲜活的场景一个个跃入我的脑海,他们像一个个淘气的小精灵,引领着我和小动物们做朋友,与花草一起做梦,同鸟儿一起欢歌,我被这文字里溢出的美好深深地吸引着、诱惑着……

    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喜欢读书和看报,家里有一个六层的大书架,摆满了父亲四处淘来的书籍,从朱自清的散文到鲁迅的小说,从《简爱》到《平凡的世界》,大大小小的书籍一如天空的繁星,在书架上闪闪发亮。父亲爱书如命,每本书都会包上书皮写上名字,书架每天都会打扫得干干净净,父亲常说:“书籍给我们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每一本书我们都要心存敬畏,保持干净并认真的去阅读是对一本书最好的敬意。”

    为了培养我阅读的好习惯,父亲把他的书架给我整理出一层,作为存放儿童读物的地方,而那一层正好是我身高的高度,一伸手就能拿到我想阅读的书籍。刚开始阅读的书籍只是连环画、故事书等,后来我不再满足于这些儿童读物了,开始关注起放在上面几层的小说、散文……于是父亲就把上面几层书籍按照阅读年龄给我分好了类别,“别着急,慢慢来,一层一层的读,如果下面这层是一滴水,那么最上面的一层就是一条河,你是一块海绵,吸收知识是好的,但是要懂得适度。”

    那个年代生活拮据,父亲平时花钱都是小心翼翼,可唯独对于购买喜欢的书籍却是慷慨大方,我常看到父亲成册成册买回喜欢的书籍填充书柜,父亲常说:“知识是无价的,它带给你的财富不能用金钱去衡量。有位名人曾说过,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买回自己喜欢的书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可以相伴终身的朋友。”

    上了初中以后,老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就在班级里开办了一个图书角,同学们可以从家里带课外书来学校里交换着阅读,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老师给订阅的杂志,比如《中学时代》《少年文艺》这类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期刊。

    那时候的我,十几岁的年纪,已经过了调皮捣蛋的阶段,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看报的安静少年,那些书籍就如润物无声的细雨走进了我的视野,精美的装帧,贴心的栏目,精致的文字,尤其是那些和我同龄的小作者妙笔生花的文字都走进了我的内心,我当时就特别激动,心里种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希望我的文章也可以登上杂志报纸让其他同龄人阅读。

    记忆里阅读、写日记似乎贯穿了我的整个青春时期,每当翻看散发着墨香的新杂志、新报刊,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悸动。与文字的亲密接触开启了我对写作的渴望,我除了认真阅读那些文字,也开始在日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渐渐地我的文笔越来越好,写出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而那些课外读物也成了我课余饭后的好朋友。它们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让我的文学梦想开始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升入高中后,学校里开办了一份名为《百草园》的校刊,我开始尝试着把那些日记本上的小感悟变成文章去投稿,当我的第一篇文章变成铅字摆在面前时,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心里的种子终于发芽了。后来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可是对于书的热爱从未改变,散文、诗歌、小说、人物传记……满满的书柜满足了我对书的渴望,而我的文字也慢慢变成了铅字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与书香相伴的日子,文字里所潜藏的魅力像决堤的河流,淹没了我所有的不快乐和烦恼。书是智慧的源泉,它带给了我美好和快乐,也带给了我知识。一路走来,书香相伴,它是我的知己,是我的朋友,它赋予了时间芬芳,也赋予了我在前进道路上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当前:4版(2021年1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