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涂伯毅,男,汉族,9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一级伤残军人、老战士宣讲团成员。六十余年来,他始终心怀群众,情系青年,到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们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四川省自强模范”“四川最美老人”等荣誉。
“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我们有颗永不残废的心……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兵……社会主义是我们的灵魂,党就是抚育我们成长的母亲……”10月26日,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内的四川荣军博物馆里,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老战士宣讲团(以下简称老战士宣讲团)的成员涂伯毅又一次为前来参观的人们宣讲。虽然类似的主题宣讲他已经宣讲过无数次,但每一次,他的宣讲都铿锵有力、声情并茂。
直面人生勇敢前行
新中国成立之初,涂伯毅从云阳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了不到半年时间,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军政干部学校全体学员奉命提前毕业。涂伯毅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二六师政治部工作队工作。同年10月,涂伯毅奉命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
1951年农历大年初九,涂伯毅和另两名战友埋伏在朝鲜汉江北岸文福里山坡上,被敌军连续投下的凝固汽油弹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之后,他被送回国内治疗。1954年,伤情已经得到基本治愈的涂伯毅回到四川,1956年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
“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我觉得自己不是废人,还希望多为大家作点贡献!”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涂伯毅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以书中人物保尔柯察金、吴云铎等为榜样,获得启迪,汲取力量。他下定决心:虽然我的双手卷曲了,面容改变了,但是,我的革命意志没有卷曲,我的灵魂没有改变!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我就要努力去做,争取做好!
身残志坚乐观生活
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让涂伯毅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在休养院里,他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克服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主动请缨在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地震观察等工作,还自学了家电维修等技能,义务为休养院的伤残军人和附近百姓修理电器,成为远近闻名的多面手。涂伯毅的敬业精神和身残志不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后来,休养院里成立了残疾军人课余演出队,涂伯毅报名参加。在演出队,他积极学习乐队指挥,学电工搞舞台灯光,搞舞台美工。他还主动学唱歌、跳舞,学打击乐器,成为演出队的主要舞蹈演员和合唱指挥。1958年,涂伯毅随四川省伤残军人演出队赴北京演出。在北京的巡回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这成为他为人民、为革命工作的源泉和动力。
回到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后,涂伯毅便加入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用其一生诠释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赤诚之心。他常说:“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就应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交给革命事业。”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军人荣誉。
投身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如今,尽管年岁已高,但涂伯毅仍然坚持在爱国主义教育一线,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伤残军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以新旧社会的对比,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以丰富的实践和生动的事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以爱党爱国的情怀教育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以纯粹高尚的品质感染人。
六十余年来,涂伯毅始终心怀群众,情系青年,到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们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近万场,听众近300万人次。
为了做好每一场宣讲,涂伯毅总是反复推敲每一句话,并根据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新闻更新宣讲内容。每到重要时间节点,涂伯毅都会和老战士宣讲团的成员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大篷车万里行和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深入学校社区、革命老区、部队军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宣讲。
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的同时,涂伯毅主动与在院其他伤残军人休养员进行思想交流,引导身边的战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伤残军人们爱院如家、乐观向上、争做好事,助人为乐,涌现出了更多的模范休养员、优秀共产党员。
如今,90岁高龄的涂伯毅,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实际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