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凯里路径” 共赴“文明之约”
——贵州省凯里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纪实
曾淼  石宏豪  洪嘉鑫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30多年,现在的生活环境让我特别满意。”看着小区宣传栏里“党群之家”的老照片,凯里市复烤厂小区的顾奶奶感慨地说。

    一年前,这个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小区还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为了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湾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辖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服务小区环境提升、服务小区群众自治、服务群众文化生活,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的面貌。”凯里市湾溪街道原党委副书记禹荣彬介绍说。

    夯实基础建设  不断织牢基层工作网底

    凯里市始终站在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统筹谋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强化组织领导、组织架构、队伍建设为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织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工作网底。

    2019年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凯里市按照“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个能力”的总要求和省、州的部署,紧紧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这一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打造“知行凯里、志愿黔行”志愿服务品牌,探索“五单模式”志愿服务形式,面向群众常态化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热在基层。

    强化市级统筹力度,是凯里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大特点。凯里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分别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行市、镇(街)、村(社区)“三级书记负责制”,并由市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实施“一把手”工程。三级党委(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发挥好“一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试点工作落实到位。

    积极开拓思维,把阵地建到村居。在农村,结合苗族的芦笙文化,修建了芦笙场;在社区,结合居民的生活需要,搭建了社区舞蹈室、书画与美术室、健身广场等文化活动平台。全市镇村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村史馆等现有场所为基础,因地制宜,盘活用好各类资源,20个乡镇街道、196个村居社区全部建成机构完善、管理规范、活动丰富、群众积极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并依托下司古镇景区游客中心等场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3个,构筑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管理体系。

    强化队伍建设,组建了凯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27支市直部门专业队伍、20支镇(街道)志愿服务支队、各村(社区)组建的志愿服务队、33个社会团体加入市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社会爱心人士为生力军、以群众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多元化格局。

    高举伟大旗帜  努力提升理论传播时效

    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两年来,全市各级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基层一线进行宣讲,按照“学员点单、讲师配菜”的方式,进行“菜单式”宣讲,切实增强理论宣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市党校新时代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平台作用,理论宣传广泛铺开,统筹组织市委宣讲团、党员干部、先进劳模和最美人物的力量,深入开展“七进”大宣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

    线上线下同步宣讲,提升理论传播时效。将传统阵地和新科技新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传播途径,运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网络桥梁。注重讲好本土故事,探索凯里党史陈列馆、金泉湖烈士陵园、李家祠堂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文明素养。

    创新传播形式,将“普通话”变成“地方话”,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结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探索开展了“山歌唱响新时代”等理论宣讲活动,把理论宣讲与文化生活、情感交流结合起来。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活动,让科学理论传播更加入脑入耳入心。

    创新工作机制  精心打造志愿服务项目

    凯里市2019年以来,文明创建更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省 “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考评中,连续两年名次靠前,其中2019年获得全省县(市、区)第二名、建制县第一名,2020年获得全省县(市、区)第三名、建制县第一名。

    凯里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民呼我应”“五单模式”的志愿服务,持续刷新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市创新推出“群众点单、政府买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 “五单”模式,精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需求。

    据了解,实行“点单式”服务是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列成“菜单”,通过各志愿服务组织“备菜”,群众“点菜”,市(街道)调剂“配菜”,志愿者上门“送菜”,群众现场“品菜”,市财政“买单”6个流程,让群众选择文明实践活动“菜肴”,从而实现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的需求和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项目的无缝对接。

    凯里市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志愿汇”APP系统,健全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以及项目发布机制,创新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注册登录“志愿汇”APP后,可以通过找活动,查看凯里市各个地方发起的志愿活动,认领后就可以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展志愿服务,完成了还可以赚积分。

    按照“一村一主题、一镇一特色、全市创品牌”的思路,凯里市确立了“知行凯里·志愿黔行”的活动主题,精心打造优秀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实行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大力开展优秀项目评选活动,以凯里特色品牌项目推动全市各类活动蓬勃开展。全市434支志愿者队伍成功开展了10680个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城市融入志愿服务项目”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青春扶贫”志愿服务项目获贵州省首届志愿服务文化周暨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同时评选了“爱心妈妈”“情暖空巢”等18个全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爱心联盟”“微爱黔行”获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未来城社区、和谐社区、龙井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全市群众点单12000余次,举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 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339件,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坚持群众主体  拓展延伸群众参与途径

    在凯里,“小红帽”“红马甲”“红袖章”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巷、交通路口、景区景点,围绕“讲、评、帮、乐、庆”五种方式,积极开展送政策、送健康、送文化、送科技等各类特色活动,既传递了爱心和善举,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以利民惠民为原则,使群众真正受益。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营造“以邻为德,以邻为善,以邻为友,以邻为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开展关爱上门、义诊、就业帮扶等扶贫帮困志愿服务活动,让脱贫群众获得温暖。同时,积极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邻里互助员的作用,落实市民共治机制,实现了“巷情民知、巷事民定、巷务民管、巷利民享”。

    凯里市广泛组建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人物为主体的“能人”队伍,大力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并通过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村寨、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站)、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等,积极打造政策与理论、道德与法治、科技与文化讲堂等实践载体,拓展延伸群众参与的途径,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为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该市出台了《凯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办法》(试行),从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予志愿者嘉奖。目前有75家企事业单位加入了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联盟单位,并实行挂牌服务。凡通过积分获评星级志愿者,可在联盟单位享受承诺的优惠服务。定期评选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星级志愿者、最美志愿者,以先进典型引领时代风尚。全市先后涌现出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忠平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周明兴、顾兰花等6人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潘怒江等4人获得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荣登贵州好人榜。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凯里人十四年的夙愿。

    涵养文明乡风  倡导时代新风凝聚人心

    走进凯里市三棵树镇平寨村,干净整洁的鹅卵石街道从村寨穿过,鳞次栉比的房屋坐落于巴拉河两旁,仿佛走进了特色民族村寨。在平寨村怀恩堡寨里,有一个占地266平方米的家庭服务中心,这里有可以看病体检的“健康小屋”,有方便百姓办酒席的“百姓食堂”……

    “早些年村里办酒席的种类繁多不说,而且都是在家里办,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平寨村村委会副主任文志辉介绍,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村里在2017年建了“百姓食堂”,并号召大家取消操办满月酒等,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村寨文明新风逐步树立。

    坚持把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将移风易俗融入村规民约,从婚丧喜事等小切口入手,引导居民由“比奢华比排场”向“比节俭比文明”转变,逐步实现婚丧喜事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梅香村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奖励优秀学子,以家风带动村风,村里人才辈出;五寨村推行“新二十四孝”,净化社会风气,村里实现由乱到治……

    开怀街道上马石社区围绕移民安置点新市民的需求,创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阵地建设、志愿服务、社区工作、培训服务、“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示范点、助弱助残、关爱儿童、群防群治等方面,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我们结合‘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以搬迁点移风易俗为突破口,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原上马石社区书记王树铭介绍,“小桔灯亲子阅读”“爱心妈妈”“困难家庭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拉近了移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在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凯里市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围绕政策宣传解读、卫生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等方面,录制理论说唱、地方戏曲、相声快板等小视频,并积极开展线上宣讲、网上科普,为群防群控凝聚了强大力量。

    如今的凯里,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者服务队犹如红色“坐标”,与改善民生的进程同频共振,与乡村振兴目标合拍相应,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凯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外景

干净整洁的图书阅览区

城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快闪活动

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

洗马河街道开展“聆听老一辈的革命故事”活动

市交警大队开展“安全文明出行从我做起”活动

当前:A4(2021年1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