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与病毒近距离作战的“白衣战士”
本报记者  李林晅

 

    在核酸检测流程中,不仅要有现场开展样本采集的医护人员,检验技师也不可或缺。通过承担配试剂、样本核酸提取、样本核酸扩增等工作,检验技师扛起了抗击疫情的重要职责。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技师胡萍,就是这样一位“幕后战士”。

    穿戴医用防护服、佩戴防护口罩……11月22日14时,胡萍完成一系列准备,顺利进入新冠病毒实验室,开始工作。5个小时、19批试剂、1786管样本,工作完成后已是华灯初上,看着均呈阴性的结果,胡萍长舒一口气,缓缓走出实验室……

    使命召唤  紧急返岗

    “待检测的核酸样本量非常大”“我们人手不够啊”“主任,这里有一例病人标本需要马上运送,请指示安排”……11月3日,正在照看儿子的胡萍的手机震个不停。当天,她5岁的儿子刚做完手术,安抚好因疼痛哭闹不停的儿子后,胡萍看了看检验科科室微信群。

    看完信息后,胡萍决定尽快返回工作岗位。但儿子让她有些放心不下,在与丈夫电话商议后决定让孩子的爷爷前来照看孩子。“当时,我爱人也是因为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无暇照顾家里。情急之下,我们只能请孩子的爷爷到医院帮忙。”胡萍告诉记者,孩子的爷爷在外地,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但是联系沟通后,他表示理解,立即启程来成都。

    爷爷来后,孩子哭闹着不让胡萍走。“虽然牵挂孩子,但现在情况特殊,我必须回到工作岗位。”11月4日上午,胡萍安顿好孩子后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单位。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新冠检测安排的是24小时四班倒。赶到科室的时候,胡萍看了下时间,正好赶上14点到20点的班次。“同事们都非常忙碌,由于样本是短时间内激增,导致前端处理压力巨大,很多样本都还没有分拣。”看到大量样本堆积,胡萍迅速穿戴整齐,投入工作。

    谨慎规范  勇担责任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最短时间内筛查出样本就能尽快地进行处置。核酸检测从前期采集到出结果的多个环节中,提取环节是风险最大的环节之一——尽管机器是全自动化的,但医护人员要开阖采样管,管壁上可能会沾染病毒。

    回到单位后,胡萍向科室主任提出负责样本提取工作。她说:“2020年4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室平台增加了新冠核酸检测项目,我是首批参加核酸检测业务培训的医护人员,而且积累了不少样本检测经验。”

    提取过程中,胡萍十分小心。“我心里有些紧张,担心因操作疏忽,导致漏诊、误诊,造成严重后果。”胡萍说,“检测每一份核酸样本,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尽快出具检测结果,胡萍和同事们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晚上8点多,她匆匆吃完盒饭,又开始新一轮的工作。胡萍回忆说,那天,她和同事们共检测了4000管样本,是平时样本量的两倍。

    下班时,尽管颈椎和手臂酸疼难忍,但胡萍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毫不懈怠  继续前行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持续高负荷运转:11月5日,1.5万管;11月6日,1.3万管;11月7日,1.7万管……

    工作任务繁重,但胡萍没有一丝马虎,也毫不懈怠。每天回家后,她还会反复回忆自己的防护措施和操作流程是否得当,用手机记录需要改进的地方。“样本再多,压力再大,操作流程也必须规范。”她说。

    11月5日,胡萍的孩子出院。丈夫告诉她,儿子出院后发烧。虽然有点担心,但胡萍依旧坚守岗位。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胡萍和同事们常常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因为“穿脱防护服耗费时间”。工作结束后,内层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手也被汗水泡肿,脸上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痕迹。而此时,由于疲劳,胡萍会感觉头晕、呼吸困难。

    任务危险复杂、工作艰辛疲惫,但胡萍说,她不会退缩,家人和同事的鼓励也给了她更多坚持的动力。“我的父母都在老家,得知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起初有些担心,但我给他们打电话宽慰后,他们对我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叮嘱我做好防护。孩子虽小,但也明白妈妈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回家后就给我加油打气。”胡萍告诉记者,“我们同事之间也是互相鼓励,并肩同行。”

    11月21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科室主任通知所有医护人员,高新区核酸检测任务圆满完成。

    11月22日,经调整,成都高新区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听到消息,胡萍与同事欢欣鼓舞。短暂的庆祝后,她们又投入到工作中。

    采访最后,胡萍告诉记者,现在,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疫情不再反复,大家都健康平安。

 

当前:B1(2021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