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润无声 德沁澜湄源
——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杂多答卷”
才仁曲藏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发源于此的著名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在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4909公里的奔流不息中,孜孜不倦地哺育着河畔人民,滋养着六国文明,依江而居的杂多人在源头江畔建起了一座文明之城。

    近年来,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文明成色不断增加,各族儿女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杂多县更是提出了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县城的目标。

    践行核心价值

    引领文明力量

    杂多县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中,开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见”“随时学”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公益广告牌、喷绘宣传标语,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结路灯灯箱。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志愿服务”、中小学生“手绘心中的价值观”等活动,党委中心组学习、全县党员干部培训等,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群众心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进”活动、“我为创城集赞活动”,广泛开展“杂多好人”、杂多“好母亲、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实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

    坚持以人为本

    厚植文明底色

    杂多县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县城创建的价值取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8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05项,澜沧江源园区内外设置8212个“一户一岗”生态公益性岗位。累计投资8.32亿元实施旧城改造,以及一批优化城市布局、提档城市功能、升级城市品位的重点项目。累计投资8.49亿元实施了1.37万套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易地搬迁以及边界住房等项目,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1.25亿元。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教育医疗、扶贫干部等各类人才4081人次。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不断繁荣,31个村级文化服务站投入使用。紧盯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更加坚定了杂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暖心志愿服务

    散播“文明之花”

    杂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成立以来,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平台、有制度、有菜单、有标识、有方案、有活动、有成效的“十有标准”,由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下设“理论宣讲”“文明践行”“法律普及”“技术推广”“健康服务”“文化惠民”“江源巾帼”“青年先锋”“绿色卫士”“杂多好人”“民族团结”11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同时组建全县各行业、群团组织及各机关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统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体系。

    坚定生态报国

    弘扬绿色文明

    在绿色发展中,杂多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过多年的试点推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实施了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县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9月,杂多县正式启动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结合精准扶贫,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7752个,实现了澜沧江源园区内有户籍牧户“一户一岗”全覆盖,户均年增收2.16万元,“绿水青山”“雪山冰川”不断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品质进一步丰富。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其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收益。在全省率先争取并成功实施了昂赛大峡谷漂流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昂赛雪豹自然观察2个特许经营项目,为我国国家公园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累计投入1.77亿元,整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退牧还草等工程,统筹实施了黑土滩治理、湿地保护、草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矿山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项目。累计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园区门禁系统、保护监测设施等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了以大工程促进大保护、以大保护促进大修复、以大修复促进大丰富的格局。

    今后,杂多县对标省委“八个新高地”部署、州委“树好三个形象、打造好六区”目标、落实县委“四个打造”要求,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再创“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为杂多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B4(2021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