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碑营村凤秧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顺义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坚持城乡并重,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漫步在顺义区青山绿水的美丽乡村,处处洋溢着乡村新风尚,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焕发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气象。
共治共享
引领乡村文明“新航向”
从房屋翻建到出租屋管理,从垃圾堆放到遛狗牵绳,从红白喜事办理到邻里关系……在顺义区,426个村庄自2014年以来已全部修订了村规民约,各村独立制定,各具特色,让村民不管大事小情都有章可循。为实现全区乡村文明创建共治共享,顺义区还不断创新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这一创新载体,引领文明“新航向”,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为推动基层治理更有活力,2021年,顺义区426个村聚焦“坚持爱国守法、健全治理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创新调解机制、引导民风民俗”五个方面,全部启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积极作用,带动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明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同时,设置老年人精神文明奖和操心费,并运用“文明积分”等奖励模式,激励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有效管理村庄不文明行为,有效提升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水平。顺义区村规民约推进协同治理是全区结合村域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让新时代的京郊乡村找到了“善治之道”。在2019年被评为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与基层治理本质上就是做群众工作高度契合。基于此,顺义区着力用好这一创新载体,整合资源力量,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2021年,顺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党史学习教育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有机结合、有效融合,加强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开展实践活动上百场次,受众70万人次。
健全工作体系,全区建设58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6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围绕实践科学理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邀请专家教授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方针、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区成立文化惠民、文明交通、扶贫帮困、邻里互助等1109支功能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点单”服务1220场次。并邀请身边的道德模范讲述先进事迹等,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典型选树
激发向善向好正能量
从创建“全国文明家庭”到寻找“最美家庭”,从表彰“好婆婆好儿媳”到评选“新时代好少年”,从挖掘“身边好人”到推荐“北京榜样”……随着典型选树活动的广泛开展,一个个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先进个人、集体涌现出来,在培树道德标杆、培育时代新人、以家风促乡风层面上示范引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植入厚重底蕴。
为激发向善向上的正能量,顺义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持续巩固开展典型选树活动,已连续开展八届顺义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累计评选战疫先锋、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六类模范88人,在全区形成了善行义举广为传颂、模范榜样大量涌现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顺义区仓管员张义标获2019年6月“中国好人”和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顺义区快递小哥杨敬山获评“2020北京榜样”年度榜样人物;仁和镇连续举办三届“仁和榜样”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动员、事迹初审、入户座谈、政治审查等环节,评选出七大类共37名“仁和榜样”人物,并通过VCR事迹短片播放、人物访谈、为模范颁奖、少先队员向模范人物献礼等多样化形式,打造出一场集宣传、教育于一体的颁奖典礼。
赵全营镇西水泉村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内涵,利用传统文化孕育优良家风,利用优良家风引领村风和谐;马坡镇石家营村在全村倡导年长者是我们的父母,同龄人是我们的兄妹,年幼者是我们的孩子“三种人关系”,设立婆媳澡堂,搭建敬老爱老平台……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顺义区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广泛开展最美人物、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家庭及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区1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8户家庭获评首都文明家庭,1318户家庭获评“顺义区最美家庭”,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同时,顺义区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全区共6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03个村镇获评首都文明村镇。
凝心聚力
多彩文化润泽民心
“不能富了口袋,贫了脑袋”,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顺义区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不断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顺应了百姓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热切期盼。
打造北京·顺义张镇灶王文化节,举办“赵全营杯”民间花会大赛,开展“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戏曲进乡村活动……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顺义区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神营养。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7个传统节日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我们的节日”群众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节日新风。同时,把“二月新春”“五月的鲜花”“十月金秋”三大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贯穿全年,营造了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文化氛围,让广大群众共享顺义文化发展成果。尤其是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区各村镇举办“永远跟党走”歌曲传唱活动,用百姓舞台歌颂百年党史,传唱经典歌曲,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为拓展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学习阵地,顺义区深入挖掘和运用好本区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做好张堪农耕文化园、狐奴山遗址公园等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对其文化遗产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加大宣传利用力度。同时,依托焦庄户地道战、潮白烈士陵园等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和红色文化历史,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此外,还深入推进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保护和宣传乡村共同记忆,全区共建成村史馆34个,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传递农村历史文化、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