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长,灯火亲
马俊(河北)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住的还是那种很低矮的房子。房子是木格窗的,窗子上面糊着白纸。冬天的时候,北风打着尖利的呼哨,吹得纸窗“呼啦啦”作响。那时候家里经常停电,我们经常要点一盏昏黄的煤油灯。简陋的屋子,煤油灯散发着泛黄的光芒,色调虽然昏暗,但足够温馨。

    天寒地冻,冬夜漫漫,日子显得有点难熬。不过,父亲每天晚上都会安排我们做点活。有时搓玉米粒,就是把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用手搓下来。那时候没有机器,一切都是手工来做。或者剥花生仁,家里的花生丰收了,需要卖掉一部分。父亲发现花生仁比较好卖,就让我们提前剥出来,他再带到城里卖。还有一年冬天,母亲从邻村找来糊纸盒的活计,到了晚上就招呼一家人糊纸盒,这样来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寒夜深沉,炉火就在不远的旁边。虽然烧得很旺,因为屋子漏风,还是显得有些冷。母亲说:“干活啦,干活啦,干起活来就不觉得冷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把凳子摆好。我们围坐在一圈,中间摆着要做的活计。父亲收拾着“场地”,仿佛摆开阵势一般。母亲手脚麻利,一会儿工夫就糊了一堆纸盒。我和哥哥也赶紧凑过来,加入到劳动之中。

    我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那时候没有电视,聊天聊得无话可说的时候,我们最好的娱乐活动就是讲故事。母亲最喜欢讲牛郎织女之类的故事,父亲则把从收音机里听来的《三侠五义》或者《水浒传》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家的人性格都属于比较安静的,所以屋里的氛围始终是平和的。夜色深深,父亲和母亲的话语声缓缓流淌着。我和哥哥听到开心处,也会开怀大笑起来,小屋里稍稍热闹了起来。不过很快,屋子里又安静了。

    有时候,我们都不说话,只听到大家做活时发出的声音此起彼伏。细微的声响,在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每个人都埋头做活,时光静静地流逝着,仿佛能够听到时光游走的声音。这样的时候,屋子里的气氛并不显得沉闷,反而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至今我想起那样的一幕,心里面还是暖融融的。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我的印象中,我家人闲坐的时候很少,我们多半都会做点活计。虽然没有闲坐,但依旧让我们感到灯火可亲。尤其是在冬夜,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温馨弥漫。昏黄的煤油灯,散发着暖暖的微光。天地寒,围坐暖;寒夜长,灯火亲。那种氛围,让人觉得有一种情谊在屋子里流淌——那是暖暖的亲情在弥漫开来。

    劳动结束后,父亲和母亲收拾场地,母亲还会清点一下我和哥哥的劳动成果。我和哥哥都很兴奋,不停地说着笑着,屋子里显得热闹了起来。炉火上烤着红薯和花生,劳动结束的时候已经熟了,香气四溢,正好用这些美食奖赏我们。这些美食带了奖赏的色彩,显得格外美味。父亲和母亲很少跟我们讲大道理,不过他们用身教的形式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根本是劳动,只有劳动才能获得生命的充实感和愉悦感。

    漫漫冬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干活的场景,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我们度过了一个个寒冷的夜晚,感受到的却是温暖。寒夜长,灯火亲;人生短,亲情暖。

 

当前:B3(2021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