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明实践 擦亮幸福底色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创新思路突出特色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落实
本报记者 胡桂芳

 

    拓展文明实践阵地、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创新文明实践载体、释放文明实践平台功能……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在阵地、队伍、菜单、保障上既做好“常规动作”,又创新特色抓好“自选动作”,着力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多久”的问题,走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之路。如今,全县如火如荼开展的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春风化雨,广润百姓心田。

    “标准+特色”  夯实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哪做”?有阵地才有根基。阵地建设是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基础。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永新县采取“标准+特色”的模式夯实阵地,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项目、有实际效果、有经费保障”的“七有”建设标准,在县级层面建成永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街建成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8个村委(社区)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县乡村三级阵地网络已初步形成,从根本上解决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

    阵地建好了,如何整合资源、发挥实践阵地整体优势?永新县在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县内丰富的红色文化、书法文化资源,创造性地整合提升资源优势,分别在学校、广场、红色教育基地等打造了“红色教育实践点”“书法教育实践点”“乡贤能人实践点”“非遗传承实践点”等四类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目前,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形成纵向延伸到底、横向覆盖广泛、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

    “专业+分队”  统筹队伍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不仅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谁来做”的关键所在。

    永新县充分发挥县级部门的专业和职能优势,组建了理论宣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文化志愿、教育志愿、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普法志愿、红色故事宣讲等9支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统一制作队旗、红马甲,共有12个行业部门的210余名干部职工登记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同时,针对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点对点、一对一开展志愿服务还不够充分的实际,永新县在组建志愿服务队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围绕特色资源,吸纳相关人员组建了“书法教育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红色传承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文化传播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等4支志愿服务分队,确保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开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有序有效。

    “综合+分类”  精准制单

    “走心”且接地气的服务,才能让文明走进群众心里去。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永新县采取“综合+分类”的思路精准制单,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怎么做”的问题。

    当前,永新县已初步建立起专业制单、群众选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政府买单的“五单”运行机制,实现了服务项目精准对接需求。在制单方面,县级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县本级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牵头部门结合各自单位职能,结合前期征求群众意见情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按季度制定综合菜单,为群众提供“新鲜可口”的志愿服务大餐。同时,永新县从细微处着手,以“小切口”入手,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由县级中心分层分类制定小而精的“分类菜单”,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联动,打造了“微书法”“微创建”“微心愿”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真正在城乡“落地生根”。

    “机制+奖补”  常态长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通过健全的长效机制,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此,永新县以“机制+奖补”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多久”的问题。

    永新县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督查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纳入乡镇高质量发展、县直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并开展专项督查、考核;同时,制定了《永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扶持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了上级支持、政府配套、社会资助+乡镇预算的经费来源机制。2019年以来,县财政每年配套5万元经费,各乡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经费纳入预算,进行单项列支。此外,还建立了经费奖补机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保障办法,将奖补资金分为交通补贴、伙食补贴、保险补贴、项目补贴四类,以长效机制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

当前:B2(2021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