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代,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服务农民群众,就需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中去,能够自觉沾点泥土气息。想要走近农民群众,就得放下架子,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温暖,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衣着打扮农民化。人与人穿戴的差别缩小了,心理距离就会拉近。干部下乡,没必要西装革履,更没必要打扮得格外“精致”。干部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在衣着打扮上很有必要和当地农民群众保持大体一致,才可能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
使用语言农民化。干部下乡,应该和农民群众多打招呼、多拉家常,只有多聊天、多交流、多沟通,才能让农民群众了解你、理解你,进而接纳你、信任你、支持你。与农民群众说话,应该多一些“柴米油盐”,少一些空泛理论,切忌讲农民群众听不懂、不愿听的“假大空”,力求谈吐自然、轻松、委婉,和同龄人、同辈人交谈还可显得诙谐、幽默、亲切,做到以理服人,切不可盛气凌人。
生活细节农民化。“细节决定成败”。干部下乡得学会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生活上和农民群众一致了,让农民群众从心里把你当成自己人,影响群众、教化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才能事半功倍。去农户家,无论是调查研究、指导督促,还是入户帮扶,农民群众搬出的凳子得自然坐,递给的水杯得随和用,搭伙的饭菜得开心吃,安排的床铺得安然睡。
做事风格农民化。踏实、吃苦、勤劳、节俭是农民群众基本的行事风格。和农民群众打交道,要尊重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做事风格,从实际出发,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工作措施都得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干部下乡和农民群众相处,做人应力求清清白白、实实在在,做事得做到脚踏实地、有板有眼。同时,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扎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在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