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边疆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各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弘扬新风正气,积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促进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何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作用,让广大志愿者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思考:
◎ 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成立志愿者联合会,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分层、分类组建志愿者队伍,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志愿服务组织,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阵地、志愿服务项目向城乡社区延伸。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具体情况,开展契合实际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提供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及时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社会文明。鼓励和支持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尊重志愿服务队伍的首创精神,将志愿服务融入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工作。
◎ 弘扬志愿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力在边疆民族地区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注重家庭美德培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文明养成,加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要发挥边疆民族地区志愿者骨干作用,为志愿者搭建平台,弘扬社会新风尚,吸引更多青少年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更好涵育广大青少年爱国情怀、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为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 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
整合好志愿服务资源,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一是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志愿服务机构和人员协助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志愿者为出入境旅客提供体温监测、人员登记、防疫知识宣传、咨询引导等服务,使志愿服务始终成为外防输入疫情防控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组织志愿者参与边疆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共同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我先行”“环保妈妈”志愿服务行动等生态环保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帮助社区居民正确分类处置各类生活垃圾,组织动员人们参加义务植树、认养绿地、巡逻护林,参与公园绿地、旅游景区、重要河流和水资源地生态环境治理,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环境;三是组织志愿者深入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孝老爱亲活动。开展“社区邻里守望”“时间银行”养老、“红十字志愿服务进高校、进社区”“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关爱活动,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孤困儿童为重点做好结对帮扶,为就业困难的居民开展针对性专业技能培训、辅导和咨询等志愿服务,帮扶其顺利就业;四是组织志愿者参与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行动。广泛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边民富裕富足;五是组织志愿者参与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志愿服务,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使志愿服务始终成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红十字会组织发展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