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劲起 美丽乡村入画
——北京市昌平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厚植乡村文明底蕴
杨澜 杨琳娜

 

    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市昌平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文明城区创建的有效载体,以文明乡风带动民风家风向上向善,反哺乡村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厚植乡村文明底蕴,汇聚群众力量共建美丽乡村。

    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陈规陋习逐渐破除,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环境幸福和谐宜居……如今,走进昌平区,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文明之风,大街小巷一派和谐景象,这是该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带来的可喜变化。

    宣传引导 破除陈规陋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但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也成为了许多村民的沉重负担。为厚植乡村文明底蕴,涵育现代文明乡风,昌平区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引导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的“管事人”都是村中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村民的老党员、老干部、村“两委”成员等,他们义务上门入户倡导村民办婚事不大摆宴席,丧事从简,不仅让村民省了“票子”也有了“面子”,更引领了文明新风。

    “现在家里婚丧嫁娶,再也不用为了撑面子而大摆酒席了,只要跟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说一声,就有专人帮忙操办。”去年是昌平区马池口镇丈头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的第一年,谈及村子里的新风尚,村民王淑明开心不已。在丈头村村委会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张《红白理事会章程》,上面明确规定了红白喜事宴席的菜品数量、烟酒价格,以及参与人员范围、礼金标准等,倡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抵制不良陋习。

    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昌平区还组织各村组建村民道德评议会,主要负责研究村民道德评议等工作,评议员们经常深入街头巷尾与村民们“聊家常”,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今在昌平区,因小事投诉举报的现象少了,自觉爱护环境的村民多了,热心公益的队伍不断壮大,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如今,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的观念在昌平区已深入人心,村风民风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多元推动 树立文明新风

    在百善镇泥洼村,村文体活动中心千米文化墙上的彩绘“二十四孝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孝老敬老,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成为了村里的教育新阵地,助推形成文明乡风。

    在南口镇燕磨峪村,一面面主题为“中国梦 我的梦”“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百善孝为先”的文化墙,以多姿多彩的内容丰富了乡村文化。“出来进去,大家都看得到,文明理念渐渐就入脑入心了,尤其是孩子们,天天看、天天念,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燕磨峪村民何大爷说,现在村里的主要巷道墙绘都以“红色文化”为主,已经成为了燕磨峪村的特色景观。

    百善镇泥洼村和南口镇燕磨峪村的做法是昌平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昌平区为满足农村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昌平区还通过开展“昌平榜样”“最美家庭”“好家风示范户”“最美庭院”等各类评选活动,调动群众对文明创建的参与意识,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正能量。

    为弘扬冬奥精神,助力文明城区创建,提升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昌平区还开展了“促文明 迎冬奥 我为创城添一贴”主题活动,各村、社区纷纷在辖区内张贴宣传海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在公园长椅上张贴“禁止躺卧座椅”标语,提醒大家不要过多占用公共休息空间;在饭店里张贴“文明餐桌”标识贴,倡导群众使用公勺公筷,按需点餐;在沿街店铺的玻璃门上张贴“创文明城区 办百姓实事 享幸福生活”标语,让文明之风吹到每一个角落……

    注重实效 奏响宜居乐章

    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昌平区结合各村庄实际情况,按照“镇街统筹、村民参与、规划指导、部门联审”的原则,高效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辖区居民满意度。

    原来的土路铺上了全新的水泥路面、新装的路灯整齐明亮、“煤改清洁能源”工程让村民享受清洁能源……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东小口镇从硬件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庄物业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持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镇域内乡村环境变化显著,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为改善乡村环境,留住浓浓乡愁,在昌平区,垃圾分类正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新风尚。

    在兴寿镇辛庄村,每天早晚两个时间段,环卫车会准时出现在村民们的家门口,收集村民们早已分类整理好的各类垃圾。辛庄村的村干部和志愿者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净村行动”,撤掉了17个垃圾点,向每一户村民发放分类垃圾箱,志愿者和清洁工每天定时定点、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垃圾。为了深入推广垃圾分类文明理念,村里一方面通过广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一方面安排专人上门入户演示如何垃圾分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促进乡村环境大变样。

    随着移风易俗的持续推进,昌平区的乡村环境不断提升,奏响了幸福和谐宜居的动人乐章。

 

当前:A1(2022年0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