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文明骑行的好习惯
——电动自行车骑行行为走访观察
本报记者 李林晅  实习生 刘星池

 

    2021年12月9日,上海市民汤某骑行电动自行车时未佩戴头盔,不仅无视民警劝解,还撞倒民警逃逸;2021年12月19日,江苏镇江一名女子骑行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逆行,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自己小腿截肢;1月3日,浙江金华一辆电动自行车驾驶者因闯红灯与公交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

    当下,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然而,因违规骑行电动自行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并不少见。2019年,全国交通事故伤亡统计显示,骑行电动自行车引发交通事故导致受伤的人数为44677人。2021年3月,公安部发布数据:在涉及中小学生的伤亡交通事故当中,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占31%。

    文明骑行、安全骑行电动自行车关乎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反映着城市的文明形象。日前,记者围绕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电动自行车不文明骑行原因以及如何标本兼治电动自行车不文明骑行行为展开走访,以期呼吁大家共创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直击

    部分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很“任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有停止信号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记者在实地走访时发现,不少市民在骑行电动自行车遇红灯时并未按规则停车。

    1月5日早上8时左右,记者来到成都市天府三街地铁站A出口的交叉路口,此处是天府大道中段与天府三街、天华一路的交汇处。8时28分,由天府三街通往天华一路东西方向的红绿灯变成红色,10位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在看到红灯后停车,其中,7位市民将车停在路口停止线以外等待,3位市民越过斑马线停车;8时30分,一名骑行电动自行车的男子无视天府三街与天府大道中段交汇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灯,从街角冲进斑马线并停在斑马线中间,待人行横道绿灯亮后,在过往行人中穿插通行。

    “周边聚集了很多公司,尤其是早晚高峰时车流量特别大,非机动车也不少。”在附近工作的市民钟伟凯告诉记者,“早上上班路过这里时,经常会看到不少电动自行车越线停车或者停在斑马线上,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

    记者走访发现,骑行电动自行车逆行、不戴头盔的行为也不在少数。1月6日上午8时,在成都市会龙大道与天府大道南段交汇路口,记者经观察发现,短短1分钟内就有9辆电动自行车从会龙大道驶出后直接转弯逆行。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成都二环路西一段、二环路南四段、佳灵路、高升桥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此时已过早高峰时段,但道路上仍有不少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和行人,记者驻足观察,5分钟的时间内东西方向共有20余辆电动自行车驶过,其中超一半人未正确佩戴头盔。

    不仅在成都市,经了解,目前全国各地不少城市都存在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违规载人、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等不文明交通行为。

    思考

    不文明骑行电动自行车行为缘何屡禁不止

    针对不文明骑行电动自行车行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招规范管理,为骑行人员“立规矩”。

    2020年开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全国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组织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规范安全使用头盔。山东省济南市依托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系统,组织开展视频会战,通过专项攻坚、“召回式”处罚模式,对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等行为“亮剑”;浙江省打造上线“浙江e行在线”数字化系统,从7个环节入手,规范管理骑行、停放、充电等电动自行车车主行为,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伤亡率;山西省临汾市、安徽省淮北市两地分别出台《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淮北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剑指”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

    尽管不文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危险性经广泛宣传已被广大群众熟知,且各地持续开展整治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行动,为何仍有不少市民不文明骑行电动自行车,甚至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羊城交通电台评论员、资深媒体人一鸣认为,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庞大和市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是出现不文明骑行电动自行车行为的重要原因。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城市设计班导师杨林川则从道路设置的角度给出解释:“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双向八车道的路幅宽度大约为30米,而非机动车道仅为1米-2.5米宽。非机动车道设置不足、非机动车道狭窄等因素导致了电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此外,部分非机动车道甚至被作为机动车停车场所,极大地压缩了骑行空间,进而倒逼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甚至逆行。”

    四川林志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帮明表示:“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对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行为的处罚仅为口头警告或者罚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如果行人、乘车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当给予警告或者罚款。不低于5元但不超过50元。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处罚力度不足,使得违法者抱有侥幸心理。”

    破解

    亟待多方发力实现人民美好出行

    对于城市而言,有效地管理规范电动自行车骑行行为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的重要举措,不仅关乎社会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和城市的文明形象。那么,如何标本兼治电动自行车不文明骑行行为,有效地净化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国家应强制每一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并在车牌内设置GPS定位系统,便于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后及时找到当事人”,一鸣还建议,“使用电动自行车较多的为外卖配送员,很多外卖平台规定其工资与送单数成正比,为完成更多的单数,外卖配送员有时会超速行驶、闯红灯甚至逆行。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应从外卖平台入手,利用大数据采集系统,抓取外卖配送员违规违法骑行电动自行车行为,并对相关外卖平台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倒逼企业担负责任,主动教育外卖配送员守规骑行电动自行车。”

    杨林川则从设计、管理、意识三个角度对规范电动自行车骑行行为给出建议,他提议,“一是增强非机动车道的视认性,优化路面铺装、标识引导、绿化景观等设施,构建舒适的骑行环境;二是加强电动自行车源头治理,从生产这一环节就开始杜绝超速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的研究与测试,对其制动、稳定性、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同时运用智慧信息技术、云抓拍等信息化手段辅助交警执法工作,维护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非机动车通行秩序;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与规则意识。”

    “个人的文明习惯与道德修养关系着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在路上时常看到有人骑行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头盔,甚至闯红灯和逆行,并且在行人比较多的地方如学校、医院附近骑行时也未减速,十分危险。”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路生梅呼吁,“文明出行,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希望大家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当前:A1(2022年0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