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热点,政协委员提案中高频出现的——
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词
本报记者   袁矛

 

    1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成都闭幕。会议期间,来自四川省各界的政协委员们怀揣着对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的关注与思考积极建言献策。2022年,四川将以怎样的姿态迈步新征程?又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作为?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省政协委员,聆听了他们关于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今年省政协会议期间,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仍然是委员们聚焦的热门话题。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对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省政协委员寇学文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今年的提案中,他建议要继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坚持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应针对当地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办好特色文化节、产品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科教医卫体委员会主任蔡晓军通过对蒲江县、青白江区、郫都区三地实践样本的调研,了解了三地分别聚焦“人、地、资”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做法,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统筹解决的典型性问题。在对大量调研数据和实例进行分析后,他得出“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城乡要素优化配置,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他认为,应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在放开超大城市入户条件的同时,引导“人才下乡”。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畅通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渠道,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推动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即调动社会资金积极性,增加银行对乡村信贷融资的积极性,落实财政支农政策。

    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分党组成员,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吕芙蓉则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在她看来,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针对目前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不够统一,便民服务事项不够规范,便民服务方式不够精准有效,线上线下融合不够等短板,吕芙蓉认为,需持续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即实行事项进驻标准化,形成全省统一的办事指南,实现管理标准化。要建立健全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做多做优“一件事一次办”。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标准化,打通“数据壁垒”,做到一个标准、一套材料、一体化办理。在此基础上,还要持续推进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强行风监督,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便民服务体系“便利化”建设,积极创新拓展“政务服务+”模式,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关键词:  民生福祉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次政协会议上,增进人民福祉、补齐民生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政协委员们热议的重点。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来访接待处处长王小莉认为,老旧小区改造既要“好看”更要“好住”。在去年的走访调研中王小莉发现,部分老旧小区的建筑外墙、门窗等“看得见”的外围护结构已经尽善尽美,但小区内水、电、气管道等“看不见”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维修改造仍有待加强,小区养老、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王小莉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重“面子新”更重“里子实”》提案中提出了科学规划改造计划、完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积极引导发动群众参与、探索可持续资金筹措机制四个方面的详细建议。“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事关千家万户。只有听民声、知民意,才能真正改到百姓心坎上、改善人居环境,才能不断促进城市风貌提升、优化城市功能。”王小莉说。

    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同样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省政协委员、达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董智文带来提案《关于加快健全我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他结合调研实际,从着力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着力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体系、着力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监管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既重要又紧迫,更事关长远发展。希望全省能加快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董智文说。

    关键词:  下一代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今年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会议期间,妇联界别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呼吁构建和完善家庭教育框架体系,全面促进四川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针对目前四川省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案提出要以法治思维推进全省家庭教育科学发展,即加强制度保障,强化公共政策价值导向,加大对履行职责情况的督导。以系统思维推进全省家庭教育顶层设计,如成立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以多元思维推进全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家校社共育机制,推动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特别是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建立村、社区家长学校,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家门口家庭教育服务。此外,还要以创新思维推进全省家庭教育能力水平提升,如建立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库、优秀师资库、精品课程库,为基层和广大家庭提供科学、专业、权威的指导服务。

    长期以来,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都在为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而奔走,乡村青少年的现状,尤其是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为此,他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特殊儿童群体关爱的建议》提案,积极为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言献策。“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高善峰说。

    2021年11月,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周亚琼和团队在泸州市江阳区一个初级中学开展视力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学生近视率为76.01%,学生高度近视率为5.52%。这让周亚琼十分痛心,她告诉记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近年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采取措施保护青少年视力已迫在眉睫。”为此,她撰写了《关于统筹建立全省未成年人眼健康档案的建议》提案,建议由省卫健委统筹推进建立全省未成年人眼健康分级档案,并在视力正常的儿童中筛选出近视眼“胚子”,为开展早干预等提供可能。

 

当前:1版(2022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