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 儿童哲学 启智立德
盛道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哲学家周国平说: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如何让儿童成长为独特的个体?2000年,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针对儿童认知能力偏弱、思维能力不强、学习停留浅层等现象,开设儿童哲学课,迄今已二十余载。

    儿童哲学是为儿童创立的哲学启蒙课程。从儿童熟悉的事例出发,围绕一个个富有哲理的话题开展多形式的思辨,让儿童充分发表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提高儿童观察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水平,促进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多年来,该校秉持“为独特的自己奠基”的办学理念,围绕“有毅力、善融合、敢创新”的育人目标,建构了儿童哲学教育课程体系,从而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智能特长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未来独特的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校在课堂上倡导充分的尊重,尊重儿童的独特思考、独特质疑和独特观点,在开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儿童独创思维、批判思维、关怀思维、合作思维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人格。

    目前,该校一二年级一周一节绘本哲学启蒙课,三至六年级一周一节儿童哲学课。哲学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有两套教材,第一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供三年级使用,每一节课都由两组意义相对或相关的哲学词语组成,比如上册的“大与小”“得与失”“争与让”“取与舍”“成功与失败”,下册的“偶像与榜样”“方法与目的”“理解与宽容”“礼品与友谊”“性格与命运”;第二套教材分观察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三大板块,做了系统化编排,供四至六年级选用。

    瓦市小学校长吴孔裕介绍,儿童哲学把儿童摆在最中央,从儿童的道德困惑出发,让儿童自己经历整个探究过程,最终实现儿童“三观”的培养,是真正针对人的培养的一门学科。近几年,学校从一门儿童哲学课到“儿童哲学教育+”系列课程,不但开发了儿童哲学课,还拓展到学科整合课、少先队活动整合课及“家庭微哲学”活动。特别是2016年,瓦市小学启动儿童哲学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开设了《亲子阅读儿童哲学书籍》与《亲子哲学对话》等家庭微哲学项目,以促进儿童哲学向家庭辐射,最终推动家庭的变革。

    历经了“自主研发—内涵拓展—迭代创生—推广应用”四个阶段,如今,该校的儿童哲学研究实践完成了从浅层学习到深度思考的质态转化,从价值澄清到价值引领的迭代提升,从儿童哲学课到儿童哲学教育的整合拓展,从一所学校到联盟共同体的多向辐射。

    镜头一

    儿童哲学主题周

    花样活动启迪智慧

    “请你说一下通关密码!”在2021年11月举办的温州市瓦市小学第四届儿童哲学主题周入校通关仪式上,孩子们报出“密码”,踏入校门。该活动的巧妙之处在于,不仅活动主题被设为入校的“通关密码”,就连哲学家名字、哲思问题也被设为“密码”,还有不少孩子把自己的哲学问题留在了“哲思布”上,邀请同学们一起思考、讨论……

    儿童哲学周期间,瓦市小学各个年级段都开展了不同活动。低年级段的学生以哲思游戏为主,在玩中学、学中思。例如,同学们自己制作了一个哲思盲盒,将自己关注的哲思问题放入盲盒中,在课余时间和同学、家长一起玩哲思游戏,参与者可以随机抽取问题进行哲思对话,从而启迪哲思智慧、接受哲学熏陶。同时,学校还利用午间时间开展“哲学百家秀”活动,以动画小视频的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哲学名家。中年级段的学生开展了哲学家塑像文案设计活动,假设将在校园里塑一尊哲学家塑像,让学生推荐哲学家人选,并为其撰写一段推荐理由及碑文,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维,更好地了解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哲学思想。高年级段学生在“哲思60秒”展示环节中,带着“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等问题轮番登场,在短短的60秒内,以“起承转合”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无论是登台演讲,还是台下聆听,“哲思60秒”的全新体验让儿童哲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也展示了学校儿童哲学教育的成果。

    镜头二

    “拯救榕抱樟”项目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瓦市小学校内屹立着一棵参天大树——榕抱樟。樟树是主干,榕树依附它生长,枝繁叶茂,成为了这所百年老校的精神图腾。2021年夏天,榕抱樟的樟树因被榕树缠绕并长期吸取养分,导致枝桠断落,园林部门出具的整治方案是“要除去一棵树,才能保住另一棵树”。

    在积极探讨解决方案的同时,学校围绕这则校园新闻,开展了面向全年级段的“拯救榕抱樟”项目化学习,给学生们的哲思问题是“关系”一词,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榕树与樟树之间的关系、榕抱樟与学校文化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在之后的项目化学习展示会上,孩子们纷纷用小视频、动漫、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有学生想到了榕抱樟与百年瓦小的关系,认为榕抱樟是百年瓦小的见证,是瓦市小学独特的校园文化符号,呼吁大家共同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案;有学生表示,榕与樟的关系就如人与人的关系,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更需要理解;还有学生将自己代入树的角色,分别说出了榕树、樟树和榕抱樟的“心声”……

    镜头三

    儿童哲学进家庭

    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前不久,在一场有关“爸妈为什么不给我买智能手机”的家庭讨论之后,瓦市小学学生郑鸿凯说:“我明白了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再为要买智能手机闹个不停了。”郑鸿凯的爸爸则说:“讨论的过程既是我与孩子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亲密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该校学生陈予晨说自己曾和爸爸妈妈进行了一场“科技创新重在新,还是重在精”的家庭微哲学辩论。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最终全家达成一致意见:科技创新既要新,又要精。

    家庭微哲学是瓦市小学“儿童哲学教育+”的内容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儿童哲学进家庭。该校校长吴孔裕介绍,将儿童哲学的对话形式引入家庭教育中去,打破传统的“家长说,孩子做”家庭教育模式。发动家长平时在接送路上、饭桌上、闲暇时间跟孩子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孩子经历深度思考的整个过程,让孩子变得更有思考力。整个讨论过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有助于亲子沟通方式的改善。

    瓦市小学在儿童哲学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在哲学思考中引入热点话题,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应对、反思现实问题。例如,2020年上半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该校举行了“疫情下的哲思”家庭微哲学活动,儿童哲学课题组老师围绕疫情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罗列出了数十个问题供家长与孩子选择讨论。活动结束后,该校择优选用优秀案例,结集成册。

    经过多年的儿童哲学进家庭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习惯于用微哲学的方式解决问题。该校李欣颖同学表示:“儿童哲学课教会我们思考,培养我们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让我们更好地感受自然、认识自我、融入社会,这是我们成长路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有学生家长表示:“开展家庭微哲学活动之后,我们转变了平时与孩子对话的方式,会努力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抉择背后的原因,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与孩子的沟通更融洽了,关系也更亲近了。”

    镜头四

    儿童哲学教育论坛

    深耕特色备受赞誉

    “唯有接受真理的限制,我们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自由享受。——四(2)班卢韵汝”“黑夜里的你,拥有看不见的世界和清晰的自己。——六(2)班郑晨豪”“哲学就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指引我们打开创新的大门!学习儿童哲学让我可以把脑袋里的奇思妙想都尽情地释放,让我们变得更爱思考,富有创造性的思辨能力。——三(3)班余沐涵”……一瓶瓶普通的矿泉水因为印上了孩子们的哲思语录而变得“睿智”起来。

    2020年12月16日,当参加2020全国儿童哲学教育冬季论坛的与会人员踏入会议室时,被摆放在座位上的一瓶瓶“哲思”矿泉水“惊艳”到了,瞬间点燃了大家对瓦市小学儿童哲学教育的好奇与热情。

    此次论坛由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哲学研究中心、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鹿城区教育研究院主办,温州市瓦市小学承办。来自中国儿童哲学联盟校的近200位教师参加了论坛,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

    论坛期间,瓦市小学展示的三堂儿童哲学课受到了与会专家的点赞。该校李晓阳老师上的是儿童哲学特色课《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通过新闻导入,引导学生就课间休息时奔跑的利与弊进行讨论,提出应对策略,进行交流互评。许少达教师展示的是课外阅读+儿童哲学整合课《有用与无用》,通过质疑、辩论、联系生活等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对有用和无用的片面看法。张琪老师展示的是道德与法治+儿童哲学整理课《我们的班规我们定》,带领学生们审视班规,然后讨论班规,如“为什么不能戴电子手表”,讨论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形成集体意见书。

    在沙龙评课环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认为,这三节课学生的思考非常深入,对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深度方面的培育,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沈根法认为,哲学课程是从儿童角度,运用哲学思维,通过大量现实生活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价值判断的引导,瓦市小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有效的探索。

    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振宇博士认为,儿童哲学应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瓦市小学这个方面做得特别好,不仅仅是讨论思辨的问题,还有深度思考后的价值观引领。

    在儿童哲学教育道路上探索二十余年的瓦市小学,希望让每个孩子在深度思考中成为独特的自己。儿童哲学课程魅力无穷,让儿童一生受用,这是学校坚持开展儿童哲学教育的原动力。经过持续的儿童哲学研究实践,该校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提高,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联系分析法、发展分析法等来思考与辨析问题,实现了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双重提升。经过该校儿童哲学课程熏陶的儿童,在课堂上展现了六大学习特点:一是敢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敢于质疑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反驳意见;二是善提问,从多角度、多层面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是勤思考,课堂上始终处于思考状态,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问题;四是爱合作,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并能汲取他人观点中的亮点;五是乐倾听,耐心倾听领悟别人观点的要领,抓住别人观点的问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层次对话和反驳;六是勇表达,积极参与全班讨论,发表独特、深刻、创新的观点。

    该校所在辖区的中学老师反馈:瓦市小学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潜力足;从卷面来看,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瓦市小学毕业生的思考深度和思辨意识水平整体表现良好。

    2020年8月,浙江省委宣传部公德处副处长胡玲令莅临瓦市小学调研时指出,未成年人德育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事关千家万户的殷切期盼,像儿童哲学课这类特色课程,值得在鹿城乃至全省予以推广,以此充分开发未成年人的潜力,培养未成年人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

当前:4版(2022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