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赵纪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要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亮丽答卷,需要心怀“国之大者”,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战略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词源学意义上说,“战略”原本是军事用语,指对战争全局方略的筹划与指导。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战略也泛指对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即使在古代中国,战略也经常与治国理政相联系。可见,从广义上说,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方向的思维方法,是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广度。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战略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维智慧和经验。《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系统思维方式,“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蕴含的辩证思维方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蕴含的发展思维方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蕴含的前瞻思维方式,都是观大势、谋全局、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方向的思维方式,即战略思维方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并善于战略思维,坚持从战略高度思考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坚持以大历史观谋划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历史表明,战略思维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一直强调战略思维、注重长远谋划,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进程中作出正确战略判断,制定科学战略规划,敏锐把握战略机遇,以周密的战略举措扎实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重视战略问题、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展现出卓越的战略决策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战略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胆识和魄力,从战略上科学谋划和部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谋划、决策和部署,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断从战略上赢得主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眼光、智慧和定力。

    新赶考路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适应新方位,担当新使命,既需要我们心怀“国之大者”,把党和国家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去探究谋划,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又需要我们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从战略上思布局,从策略上解难题,在把握战略主动中推进各项工作。

    增强战略思维能力,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战略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把具体问题上升至原则高度来考虑,把局部问题置于整体中来思考,把当前问题放在发展过程中来谋划,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克服和避免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问题,不断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增强战略思维能力,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立场。战略思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了人民,战略思维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智慧来自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立场早已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基因之中,贯穿于运用战略思维进行决策的全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战略谋划、战略推进和战略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战略决策、制定政策策略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并坚持把对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评判权交给人民、接受人民监督。

    增强战略思维能力,需要正确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对重大问题的科学把握、对重大原则的战略坚守,又要因地因时因势地制定政策策略来落实战略决策。为此,各地区各部门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时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对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作者为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当前:4版(2022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