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教师刘晓牧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干了39年。这39年里,她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用无私大爱温暖学生心灵,照亮他们的前进之路;用一场场讲座引导身边人感受爱、奉献爱、传递爱……
不忘初心,
心系学生扎根讲台
作为老师,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爱,这是刘晓牧的作风,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刘晓牧说。
三十多年如一日,刘晓牧每天早晨坚持比上班时间早半小时到校组织学生晨读,陪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她也会观察学生的一些细微变化,因材施教,学生的作业本上随处可见她批阅的一些如“你的进步,就是老师最大的欣慰!”这样简短而激励性的话语。在夸奖学生的同时,刘晓牧也会严格要求他们,绝不姑息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习气,因为她从来都相信:严慈相济,才是教育的真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在2017年学校举行的冬季运动会上,刘晓牧不小心被一名学生绊倒,造成右脚掌四根跖骨骨折,迅速肿起的脚疼得她头上直冒虚汗。周围的老师都吓坏了,有的给她找凳子,有的迅速去食堂找冰块,有的打电话找医生。她当时是所带班级的班主任,大家都在关心她的伤情,她却一心系着班级工作。于是,她先找来同班科任老师,细致地交代好后续工作任务后,才去医院治疗。医生建议她至少卧床休息3个月,可仅仅过了个周末,她便让丈夫送她去学校。丈夫拗不过她,只好开车送她到学校,再背着她上3楼。班上的孩子看到这情景,眼含泪水,纷纷上前来扶她……等到能够使用拐杖行走的时候,刘晓牧就坚持拄拐上课。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深爱着这群可爱的学生,她的行为不仅感动着孩子们,还深深地感动着家长和同事。
疫情无情,
师德无痕爱有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成都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暂不开学。为了让学生们不落下课程,刘晓牧对家长及学生使用钉钉APP进行了网络直播培训,调查了解班上学生的网络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组建了班级钉钉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线上学习。
为确保防疫期间学生的身心健康,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利用网络,找了一些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预防新冠病毒的动画视频和抗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通过微信、QQ,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并让学生写观后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和已了解的相关知识,着手办“预防新冠病毒”专题手抄报,并拍照上传到班级群里。
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家学习效率不高,刘晓牧特意设计了“每日作业摘抄格式”“每日上课情况记录表”,让学生严格按照要求,去逐一落实上课内容和作业情况。一段时间后,刘晓牧惊喜地发现,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少部分学生不爱改错的习惯得到了纠正,作业完成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刘晓牧还指导学生制定在家学习、生活的计划,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运动锻炼、发展兴趣爱好、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养成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
情系教育,
做教学科研引路人
作为一名省特级教师,刘晓牧没有将教学局限在自己的班级里。她主动争取到清泉学校支教,并为实小集团送教下乡多次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先后参加了青白江区教育系统“名优教师送教到新龙”、首届“名师好课——走进清泉学校”、“特级教师九龙行”等送教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刘晓牧不断学习和创新,她把“超市”理念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她总结出“话题导入(作文话题)-学生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范文引路-模仿创新-当面修改-自我完善”作文“六步法”,学生们光是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的和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的习作就有50多篇。
在教学的同时,刘晓牧也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她先后撰写的近10篇经验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50多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区等不同层次的奖励;主研的2项科研课题成果获得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普教成果三等奖;制作的CAI课件4项获得省、市级奖。
2012年,刘晓牧成为青白江区教育局首批命名的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在她的影响和悉心指导下,先后有二十多名青年教师在国家、省、市、区、校等各级各类赛课、说课中获得大奖,多人担任学校的中层干部,成为了学校的中坚力量。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面对学生,刘晓牧总能春风化雨。她精心培育的班级班风正、班纪好,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她带领全区青年教师,利用“名师工作室”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重难点课题,赢得了同行的赞誉、家长的认可以及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