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武胜县村民训练备战柔力球比赛
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篮球比赛
前不久闭幕的北京冬奥会,在点燃全国人民观赛热情的同时,也掀起了城乡全民健身的热潮。近年来,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持续推进,乡村体育不断发展,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村民的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体育健身热情空前高涨,精神文化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但相对于村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体育健身需求而言,我国乡村体育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
近日,记者就乡村体育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乡村体育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以期助推乡村体育健康长远发展,为村民构筑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现象
体育运动改变村民生活
吃过晚饭,忙碌了一天的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古井村的村民,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文体广场,打篮球、打乒乓球、跳广场舞……
54岁的黄通连是古井村广场舞队的领队,每天晚饭后她都会按时来到文体广场,带着广场舞爱好者们伴着音乐起舞。而在村广场舞队组建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闲暇时间都是在牌桌旁度过的。
“体育给乡村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古井村党支部书记杨远志告诉记者,以前农闲的时候,村民不是睡懒觉就是打牌,自从前几年,村里陆续建设了文体广场、篮球场、网球场,增设了乒乓球台、太空慢步器、腰肩背按摩器等室外健身设施后,村民都愿意来广场上锻炼身体。
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地区,体育运动逐渐成为村民农闲时的娱乐新选择,不仅把村民带离了酒桌、牌桌,邻里关系也在各项体育运动中变得更加融洽,乡风更加文明了。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村民卢昌鸿和篮球队的队友们常常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今年38岁的卢昌鸿在农闲时热衷于体育运动,而打篮球是他最擅长的运动项目,自2009年适中镇组织开展第一届“典常杯”男子篮球赛以来,他已连续参加了11届。“通过运动,不仅身体素质增强了,精气神也好了。”卢昌鸿说。
乡村体育活动益处多多,为了保障乡村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龙岩市不仅持续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还每年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以点带面带领乡村居民开展科学健身活动,村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正成为龙岩农村的亮丽风景。
乡村体育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同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武胜县飞龙镇梅托村,孩子们可以到儿童乐园玩滑滑梯,年轻人可以在篮球场打篮球,老年人可以聚在一起玩柔力球,留守中年妇女可以伴着音乐跳广场舞……梅托村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对记者说:“村里还成立了篮球队、柔力球队、羽毛球队等体育健身队伍,体育健身氛围日渐浓厚。”
更加可喜的是,体育运动不仅在无形中改变了村民的精气神,还带动了梅托村的产业发展,产生了经济效益。据李建国介绍,梅托村处于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区,围绕该区域武胜打造了集训练、比赛、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自行车乡村骑游基地,不仅吸引着周边城镇的游客到这里运动休闲,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专业选手到这里开展集训,参加大型赛事活动。
“在武胜,体育运动不仅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变化,也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更多能量。”武胜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体育股工作人员罗乐告诉记者,武胜希望通过体育元素的赋能,为乡村带来更多活力。
问题
乡村体育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乡村体育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自身健康,肯定体育运动对健康的意义。然而,乡村体育的发展涉及场地设施管理维护、项目内容供给、体育专业指导人才配备及村民意识等诸多方面,目前在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家住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利民村的曾俊是个酷爱足球的大学生,他告诉记者,前几年高中时,寒暑假回村还可以去周边场镇的学校踢球,近两年因为疫情,周边学校的场地暂时不对外开放,他就没有踢球的场地了。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村体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多,但依然有许多和曾俊一样热爱体育运动的人被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发展不足、“健身去哪儿”等问题困扰着。
翠屏区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梁文宾认为,近年来,各地行政村陆续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村民的体育健身需求,但部分体育健身场地基础建设较为简单,体育器材品类较少,难以为村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体育服务,且场地设施多建设在村镇政府中心或村民聚居点,存在距离越远辐射越弱的情况,尚不能完全满足村民体育健身的需求。
据采访调查,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存在被占用、挪用的现象。有一些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被挪用为停车场、晒粮场、仓库等,存在资源浪费现象。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文旅办干事林世荣表示,农村体育健身场地一方面不断投入建设,但同时,建成后由于缺乏经费,管理维护没有及时跟进,被占用、挪用现象确实少量存在。
在部分偏远农村,村民的体育运动大多为自发的体育活动,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组织。对于这一问题,重庆市农民体育协会工作人员许静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各地的体育相关部门都在积极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各行政村依然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分配不均,甚至部分偏远村庄没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情况,这给乡村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龙岩市体育局群体科负责人石苏明则表示,虽然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观念在农村的普及,村民的健身意识普遍有所提升,但在不少村民的潜意识里,乡村和体育仍是弱关联关系,“劳动就是体育锻炼”或者“干农活可以代替体育锻炼”的思想依然存在。
建议
多点发力推动乡村体育健康长远发展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居民不仅腰包鼓了,闲暇时间也多了,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渴望身心的健康,“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经成为乡村居民追求的一种生活新时尚。面对新形势,如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对于实现乡村体育健康长远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应按照就近、就便且人口适当集中的原则,更好满足村民健身需求。”梁文宾认为,应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健身设施网络,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源有效参与乡村体育建设,拓宽乡村体育经费来源,提升服务质量。另外,我们还应充分考虑各地农村实际的人口情况与特征,差异化开展乡村体育资源建设,提高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适用性。梁文宾还特别提到,需有效推动更多全民健身公共资源向农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让更多村民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
“乡村体育健身的有序开展是展示村民精神面貌,彰显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增添乡村活力,化解邻里矛盾,维护乡村和谐的重要途径。”罗乐表示,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儿童、妇女、老人占据相当比例,乡村体育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现代化的场地和器械,一定要在对现有资源做好管理维护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农村当地风俗习惯和不同类型人群特点,优化体育活动内容,继而提高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可积极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和地域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特点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构建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体系,带动乡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许静认为,农村体育专业指导人才队伍是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健全农村体育专业指导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鼓励农村体育教师、志愿者等加入到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同时还可从农民中遴选出一批体育骨干进行培训,有效地保证村民的体育健身活动有人引导、有人组织、有人指导。
“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要真正让体育健身的思想深入人心。”石苏明认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的滞后严重影响乡村体育向前发展的步伐,要推进乡村体育健康长远发展,应加大对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保证村民掌握更全面的体育健身知识,继而有效提升其体育健身意识,真正让乡村体育“动起来”“活起来”。“除了要创编针对乡村基层的体育健身指导类书籍,积极宣传体育政策,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外,还要积极利用媒体资源、村村通等,把体育健身知识普及到村民身边,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强化体育健身意识。”石苏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