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思 法治副校长

 

    编者按:

    在我国一些中小学校,有一名特殊“副校长”——上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开始探索由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的做法。2003年,中央综治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确认了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制度。该制度实行十余年后,2017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法制副校长”一词变为“法治副校长”。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部经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同意,近日制定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明确了法治副校长在政治、业务、身心健康、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要求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并优先为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该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学校为何要聘法治副校长?他们主要干啥?如何干好?如何“出圈”?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给成长以更好守望与护航?本期话题对此予以探讨。


    1思

    为何要聘?携手护航成长

    张帅

    法治副校长是干什么的?这几年,人们常常称呼他们为“校园守望者”“成长护航者”。的确如此。

    近年来,一些校园欺凌、中小学教师侵犯学生权益、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例被曝光,引发舆论关注和网络热议,重视校园欺凌和侵犯学生权益现象,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公众的共同呼声。在校园法治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之下,全面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全面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必要而且迫切。

    不可否认,我国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不少中小学校每年要开展“校园法治讲座”“青少年普法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学法、知法、守法。但由于大部分中小学校的法治教育教师基本由思想政治教师兼任,普遍缺乏全职的、专业的法治教育教师,学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更无从谈起。仅靠零星的行动,难以形成一个学校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难以形成学校、家庭、机关、社会等几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这就迫切需要一名具有一定领导能力,能以较强法治专业知识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校园违法犯罪的工作人员进校。

    为此,1998年,广东省阳江市在全国首创了法制副校长制度。此后,法制副校长制度成为一些学校教育管理的“助推器”, 在增强学校师生权益保护、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依法治校,并取得积极成效。

    不过,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学校并未配备法治副校长;有的法治副校长“挂空名”,并未开展实际工作,即使开展了工作,履职尽责能力也不强;有些地区存在法治副校长配备不及时、不均衡、供需脱节、流动频繁等问题。有鉴于此,此次颁布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明确了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优先配备法治副校长,还明确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是什么”“干什么”“谁来管”“怎么聘”等问题,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的法治副校长制度得以确立,将有效推动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更好地发挥作用。

    法治中国需要以全民守法为前提,而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卓有成效和持之以恒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则必须从娃娃抓起。让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接受行之有效的法治教育,激发青少年自主学法的热情,培养青少年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青少年切实感受法治温度,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助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也必将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2思

    主要干啥?有位还要有为

    杜建锋

    有句话说得好,叫“有为方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作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理所应当围绕学校的法治教育做文章,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信仰,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从而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法治社会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通常情况下,作为临时聘用人员,法治副校长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副校长”的权力。但既然是法治副校长,就应当克服应付思想,拒绝敷衍了事,在其位谋其政,真正把法治副校长的职责扛在肩上,时时想着如何开展法治教育,如何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法治校园的“守望者”。

    做好法治教育,成为校园普法常态化的宣传员。作为法治副校长,可能并不是优秀的教育专家,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可能并不精通,这就需要在上好法治课上下大功夫。要积极向学校教师学习,向他们请教授课技巧,学习他们上课的语言技巧,要避免空洞说教,尽量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授课,让学生喜欢听、喜欢上,让法治课堂充满魅力,最终让法治精神入脑入心。要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扩大教育对象,不仅要面向学生,还要面向家长,将其纳入到“普法圈”,有效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教育形式要不拘一格,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育。总之,更生动的课堂、更广泛的教育对象、更丰富的教育形式,是法治教育更有成效的关键要素。

    做好校园安全,成为排查风险隐患耳聪目明的信息员。校园综合治理是一件复杂工作,涉及社区等多个行为主体,单纯依靠学校很难彻底解决问题。法治副校长在这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协调各方,及时处理各方信息,从而使校园始终处于比较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要留心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是否存在风险隐患,以敏锐的眼光、精准的辨别力,搜集各类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学校,为学校做决策提供依据。要集众人之智,搜集师生乃至家长对法治校园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让法治教育更有针对性。

    呵护学生心灵,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心理不够成熟,未必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向成年人透露,比如,在遭遇校园欺凌时,他们往往采取的是隐忍退让的态度。这时,就需要法治副校长发挥自己的作用,走近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和好朋友,主动和他们谈心,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需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悲欢着他们的悲欢,思想着他们的思想,心心相印,成为知心好友,积极地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忧,更好化解他们身上面临的安全困境。

    当然,法治副校长的工作不止这些,法治班会如何开展,法制宣传日如何开展活动,等等,都需要法治副校长做到萦绕于心、谋划于胸,只有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解决实际问题,法治副校长的名号才不至于落空。所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法治副校长只有走进师生心中,想他们所想,才能让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3思

    如何干好?给予保障激励

    周芳元

    每所中小学校至少要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这无疑是对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和社会都有意义的好事。但好事要真正做好,并非易事。要推动法治副校长积极作为,需要统筹兼顾、多方协作,做好各方面的保障与激励。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法治副校长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推荐或委派出来的法治副校长,其服务对象已经发生改变,其工作方式也需要改变。要开展法治教育、学生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校园安全管理、实施或者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校园问题,那么,他们就需要提升相应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可以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岗中培训,以提升业务水平;还可以以老带新,培养法治副校长梯队人才;还可以建立交流共享机制,相互分享工作经验……

    加强资源保障,给法治副校长积极履职创造必要条件。诸如工资报酬、活动经费、办公场地、活动场地、协助人员等等,会直接影响法治副校长的工作成效。法治副校长不是挂一个名,做“挂名副校长”即可,而是要有较为具体的工作职责,要有履行工作职责的恰当途径和必要条件,要有深入师生开展活动的时空保障,甚至还要给他们配备其他专职、兼职教师,协助开展工作。这些都需要具体安排。极力为法治副校长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促进法治副校长有位有为,促进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

    加强考核评价,增强法治副校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采取措施支持法治副校长履职之时,也要健全考核、评价、表彰和奖励机制,激励法治副校长履职尽责。简单的痕迹化管理,并不能真正体现法治副校长的积极作为,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至关重要。

    派出机关要将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工作纳入工作量,明确为考核内容;学校可以对法治副校长建立评分机制,按年度或季度对其工作情况开展评分,以供派出机关对法治副校长予以考核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法治副校长,派出机关与学校还应按照规定予以表彰、奖励,作为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和立功受奖的重要依据。当然,在考核评价、表彰法治副校长方面,还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真实、全面地了解法治副校长的履职情况。

    还可以树立先进典型,组织优秀的法治副校长进行巡讲,影响带动其他法治副校长积极履职,提升这支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增强法治副校长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当法治副校长的培训学习到位、工作保障到位、考核评价及表彰奖励到位,那么,做到积极作为就不难。


    4思

    如何出圈?不要墨守成规

    殷建光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期盼法治副校长能够“牵手”创新,让校园法治教育能够鲜活地进入到学生的心坎,甚至能像一些科学家当科普网红一样“出圈”。

    法治教育内容要创新。法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要与学生同频共振,贴近学生心灵;要能够成为教育暖流,滋润学生心田。作为法治副校长,应该把干巴巴的法律条款创新成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语言,应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所谓“看人下菜”,法治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烹调”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比如,西藏检察机关“卓吉未检工作室”通过实地了解残疾儿童法治需求,将精选的法律故事翻译成盲文法律宣传手册送入特殊学校;上海市检察院联合市教委推出7大主题21门精品课程讲义,并将课程目录发放给学校选择授课主体;济南法院系统法治副校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结合当下热点话题,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防止性侵”等方面,以案说法,为学生讲解法律常识和预防措施。这些都是内容方面的创新。总之,要把“有意义”的内容说得“有意思”,更利于学生接受法治知识。

    法治教育手段要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治副校长面临的是在新时代成长的学生,因此,在教育手段上必须不断创新,适合当代学生的接受特点,有时代特色。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的课堂上,法治副校长通过情景剧、知识抢答、以案释法等形式,寓教于乐;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开展庭审观摩活动,邀请学生现场旁听少年法庭庭审;重庆市检察院联合市教体委开设“战疫”云课堂,先后在2829所学校播放,覆盖300多万人;辽宁、广东、新疆等地检察机关也利用“抖音”等网络直播平台为辖区内的师生及家长送上了线上法治课。法治教育手段善于创新,精彩纷呈,坚守学生至上、效果第一,这样,法治副校长也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网红”。

    法治教育评价要创新。作为法治副校长,应该在法治教育评价上创新、出新,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在接受评价中实现升华,能够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法治素养。一是知识素养的评价创新,通过开展学生演讲、学生微视频制作、学生剧本设计等方式,既可让学生单独完成,也可让学生组团进行,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二是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就是通过开设“校园法庭”“检校问诊室”等,让学生去剖析具体的案例,通过剖析,检验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法治为“墨”,以创新为“笔”,定能书写出校园法治教育的新篇章。


    5思

    还能干啥?校内外同发力

    陈铁

    法治副校长不仅要为青少年上好法治课,而且可以为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等授课或作出教育指导,校内校外同发力,调动一切力量,共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当好家长依法带娃的指导员。社会由一个个家庭构成,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建设法治家庭。法治副校长是学校的一员,有责任和使命通过家长学校等,对家长进行普法,让家长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知法、懂法、守法。有的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不管不顾、放任自流,有的实施家庭暴力,对这些监护不力或不当的行为,作为法治副校长,有必要予以纠偏,提高家长的法治素养,促进家长依法带娃,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家庭环境,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合力。否则,家长的监护不力或不当,有可能抵消法治副校长的作用。

    当好学校依法治教的辅导员。法治副校长也有必要定期对教职工进行法治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法律素养,促进他们依法施教、依法管理学生。依法治教的另一方面是,法治副校长要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家校矛盾。一段时期以来,在个别学校,有的家长因孩子在校受到同学欺负,或自认为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就冲击校园,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当家校矛盾发生时,法治副校长要勇于站出来,以公正的第三方身份依法调解,或维护学校的权益,或主张家长的诉求,以积极履职预防和妥善处理家校纠纷。特别是,法治副校长要用心疏导学生及其家长心中的负面情绪,避免家校矛盾发展演化为犯罪行为。

    当好校外环境整治的协调员。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大影响。法治副校长要对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加以密切关注,利用自己的法律工作者等身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的不良社会环境进行整治。比如,协调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学校周边商店常态化检查有无出售过期、变质、“三无”食品,有无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等行为,详细查看营业执照、食品安全许可证等。

    当好强化社会普法的宣传员。据报道,近年来,在寒暑假,有的法治副校长还走进社区进行普法,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法治安全意识,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这一举措值得推广。也有法治副校长被相关部门邀请,结合学生的学业负担等实际,给教育培训机构上法治课,促进他们自觉守法依规培训,确保相关减负政策落地生根,这也是可以借鉴的做法。

    从校内到校外,法治副校长齐发力,嵌入到学生成长的全链条,必然会是新时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支生力军。

当前:B3(2022年03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