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两高报告交出2021年成绩单,不断完善的法治,为妇女儿童保驾护航,明确2022年如何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来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关键词
坚决反对家庭暴力
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反家庭暴力法、人身安全保护令等法律制度的施行,“家暴不是家务事”的理念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家门背后不是法外之地。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人民法院加强家事审判工作,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83.1万件;依法严惩施暴者,会同全国妇联推动人身安全保护令落地见效,发出保护令3356份。
在2022年的工作安排中,最高法将加强妇女儿童等群体的权益保护,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等涉民生案件;最高检也将“从严追诉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犯罪”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表示,家庭暴力具有一定隐蔽性,受害人经常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敢主动求助。下一步应通过建设线上智慧平台等手段拓展发现家暴线索渠道,不仅方便家暴受害人求助,也能让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联动处置,让反家暴维权更高效。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片区东门社区干部薛玉凤认为,两高报告释放了进一步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强烈信号。“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细化完善法律援助、救助帮扶等规范,形成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依法带娃”成为家长必修课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依法带娃”成为家长必修课。
“两高报告中大量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尤其提到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令我印象深刻。”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看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实施,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助力增效。
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一些父母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怠于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为孩子订“娃娃亲”等行为进行训诫,发出家庭教育令,对虐待儿童的剥夺监护权,让“依法带娃”成为家长必修课。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针对监护人侵害行为,支持起诉、建议撤销监护人资格758件;针对严重监护失职,发出督促监护令1.9万份。家庭教育促进法今年起施行,更利促进“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长要从科学、理性、法治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希娅说,引导家长认识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问责。
关键词
“强制报告”“入职查询”
去年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两项法律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法治层面的进步。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授陈凤珍说,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
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和6个巡回审判点,全国法院设立2181个少年法庭。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两法”,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保护。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出,通过强制报告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657件,对未履行报告义务促整改、追责459件。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749万人次、解聘2900名有前科劣迹人员。
未来,针对一些地方对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知晓率不高的问题,陈凤珍建议,要在特定群体内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让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的相关义务主体全面、准确地了解法律规定,认识到其责任、义务以及未履行带来的后果。
数据赋能使法律制度“长出牙齿”。“进一步融合各类数据源,进一步织密防范网络,促使制度执行从依靠个体自觉转向程序所必经。”陈凤珍说。
关键词
严惩拐卖人口犯罪
厉行法治,方能“天下无拐”。今年的两高报告,均明确提出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进行严惩。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贯彻《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追诉拐卖人口犯罪将继续从严;同时与有关部门形成合力、综合整治,对收买、不解救、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坚决依法追诉、从严惩治。
最高法工作报告也明确,2022年将严惩性侵、拐卖妇女儿童和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强化对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司法保障。
“两高报告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让老百姓心中更踏实。”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公交集团第三客运有限公司8路车队驾驶员王艳说,应从法律层面加大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分子惩处力度;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岗前职业道德操守培训与政策宣讲教育,对于严重失职失责基层干部从重从严处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建议,把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纳入基层治理之中,如在基层政府、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之间建立联防机制;建立举报制度,鼓励更多公民一同参与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等。
(新华社 刘奕湛 白阳 吴文诩 孙亮全 李晓婷 刘惟真 吴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