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纪实
近年来,广东省茂名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要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旗帜更为鲜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工作推进更为深入,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持续发力,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关怀备至,德育阵地建设全面完善,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立德树人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茂名作为革命老区,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和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如何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茂名坚持发挥本土优势,主打“红色牌”, 通过形式多样的“童心向党”主题活动,让德育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红色书籍红色电影进校园、红色访谈、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线上线下红色阅读、“踏红色足迹,染红色基因”实践……去年以来,茂名市积极开展“红色主题阅读、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融入心灵。活动启动以来,全市1670多所学校燃起了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的热潮,各中小学校共召开红色文化主题班会课2万多节,到革命老区、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开展“踏红色足迹,染红色基因”研学实践活动30多万人次,举办红色歌咏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8000多场次。
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加强榜样选树,深入挖掘高州市黎海坚同学带着奶奶上大学的感人事迹,经过中央和省市媒体广泛报道,黎海坚的事迹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中引起积极反响,弘扬了正能量。2021年,评选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40名,省级“新时代好少年”2名。开展“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广泛组织“童心向党”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推送的经典革命歌曲传唱《在灿烂的阳光下》荣获“岭南童谣节”全省一等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全市共打造市级传统文化“书香校园”特色学校180所,19所中小学获评“广东省书香校园”。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理念,利用好升国旗仪式、校长讲话、班会课、思政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每学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开展了2021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优质课件评比活动。
净化环境
为青少年撑起“保护伞”
规范网吧管理、净化荧屏声频……去年,茂名市多次重拳出击,推进“净化工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绿色“保护伞”。
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茂名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积极配合,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检查校园周边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64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515册(张),立案查办9宗;检查学校周边餐饮单位、食品销售单位1988间,发出整改通知书200份,立案查处11宗;开展打击学校周边非法行医和规范校园周边诊所专项整治,立案查处30宗,已结案21宗;检查校外托管机构254间,发出整改通知书34份,立案查处76宗。
加强家庭教育。市妇联开展“把爱带回家”2021寒假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之“送家教服务”,通过社区家长学校群,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1万多名儿童上家庭教育网络公开课;开展“好心家风润童心”家庭教育宣讲暨关爱未成年人进社区活动,组织家庭教育志愿者到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服务活动550多场,为1.5万名家长和儿童普及家教知识。
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摸底排查13699名困境儿童,为1311名孤儿发放生活费1581万元,将422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低保,共发放生活保障资金5727万元。136560名儿童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共资助金额9959.675万元。举办送温暖、援助活动等134次,慰问6714户特殊困境儿童家庭。
打造阵地
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为此,茂名市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打造茂名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地考察点位示范点的通知》,全力打造愉园小学等16个文明校园示范点、电白区水东街道忠良社区等9个社区为家长学校及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示范点。召开示范点建设工作会议,深入部署、推动示范点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学校、社区这两个重点育人活动阵地建设水平。
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茂南区、电白区针对部分留守儿童课后无人辅导和假期无人陪伴的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好心书屋等开设暖心“四点半课堂”,帮助群众悉心照顾留守儿童。市教育局、团市委扎实做好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新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目前全市已有青少年活动中心7个,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6个、市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25个以及“青年之家”108家,有效服务全市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