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传承延续历史文脉
余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沧桑变幻始终一脉相承,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不久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如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将历史文脉和文化根基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整个社会都要面临的崭新课题。本期我们从完善立法和司法保护角度梳理了各地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

    推进立法保护

    近年来,各地根据地域实际出台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地方性法规。例如,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北京,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3月1日,重新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扩大保护范围、突出老城保护、鼓励活化利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该“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于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明确上海将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制度,并设置相关纪念标识、保护标识。同时,建立红色资源名录数据库,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自2020年10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全面重启以来,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涌现,为确保三星堆遗址真实性、完整性,促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四川省2021年出台了《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明确了“边发掘、边保护、边阐释”的基本要求,以地方立法对三星堆遗址的保护予以固定。

    秦腔艺术是陕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面临着严峻挑战,保护传承发展刻不容缓。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规范。

    “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在全国15个有长城的省份中率先颁布《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甘肃省在文物保护法治化方面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明确了莫高窟保护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2021年,贵州省出台《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利用提供有力的实施和参考依据;青海省海东市出台《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这是青海省首部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制定的法律规范。

    ……

    此外,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法规、行政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可以说,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

    加强司法保护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梁厝村的梁厝历史文化街区,有唐、元、清等朝代古建筑30多处。2020年1月,有村民向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求助称,梁厝村征地拆迁项目施工导致该村多处古建筑受损。巡回法庭法官现场察看发现,因征收部门日夜施工,多处古建筑受到不同范围损坏。法庭迅速启动纠纷诉前多元化解机制,与文保、城建等单位共同介入协调,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受损历史建筑得到修复。

    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是福建省首个专门从事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巡回法庭。古厝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张名片,近年来,随着古厝修缮、开发等力度加大,开发与保护矛盾凸显,纠纷频发,2019年11月,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成立该巡回法庭,探索涉古厝与文化遗产案件集中管辖机制。2020年4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该巡回法庭集中管辖市辖区内“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事、行政一审案件和执行案件。该巡回法庭组建专门审判团队,整合调解资源,与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古建筑开发保护公司、住建、规划等部门建立联合调处机制,吸纳古建筑专家等组成特邀调解员队伍,参与案件研讨、调解和判后答疑,促进纠纷妥善化解,高效保护文化遗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及文旅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但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其中就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在城乡建设中屡遭破坏、拆除等。福州法院创新司法保护机制守护文化遗产的举动充分体现出司法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的重要性。除了福建以外,不少地方也在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

    近年来,苏州法院把大运河生态环境与文化带建设的司法保护与姑苏古城保护相融合,依法打击涉大运河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强化涉及大运河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化遗产、遗址遗存保护等环资案件中相关特殊元素的保护;开展“古街水巷巡回庭”系列活动,设立首个古城大运河司法保护巡回审判站,在大运河展示馆设立大运河司法保护教育基地,持续凝聚司法合力,助推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建设。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的云冈石窟,距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2021年5月,山西省成立云冈文化保护法庭。该法庭是以云冈石窟文化保护为依托、审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类案件的专门法庭,重点审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类案件及在景区内发生的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同时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服务等案件。法庭兼顾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部门定期联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司法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意见。

当前:B4(2022年03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