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与拓展课堂所学知识,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和经验,形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素养。不过,现实中实践作业完成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教学作业为例,全班只有7人完成作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作业主体上重教师轻学生,实践性作业需要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但目前教师多以成人视角设计课后作业,以致实践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有距离感;作业内容上重学科轻综合,实践作业仅仅止于学科课堂范畴,没有把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作业过程上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对于学生实践作业不注重过程,单看结果就下判断,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会造成知行不一。
那么该如何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笔者认为应坚持综合串联思维、围绕过程性与真实性进行实践作业设计。由此,就《这些事我来做》一课,笔者从生活出发,实施了签约式家务作业。
推行签约式家务,让学生做主
签约是一种商业贸易的公证方式,以实现双方形成事实上的约束关系,签约双方都是独立主体。签约式家务是指在《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基于综合性、过程性与真实性原则,围绕充分发挥学生这一实践作业的主体作用和教师支持主体作用展开的作业设计。在签约式家务中,学生是作业设计、实践与评价的主体,教师是支持、助推的主体。
在实践作业内容设计上,教师只是确定作业主题,设置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行动范围,让学生自行设计,给予他们自主权。《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笔者先引导学生感受爸妈的辛劳,再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当家计划。学生中有的选择照顾小妹妹,有的选择买菜做中餐,有的选择打扫卫生。大家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后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帮助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作业。这样的作业能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有主观能动性与内驱力、有想做的意愿。
签约式家务是从实践活动的角度出发,以期最大限度延伸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从而让他们通过参与实践作业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串联学科内核,让学生愿意做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生活出发,以他们能够理解的生活作为教学起点,因此实践作业需要优化实践途径,把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与其他学科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当然,串联学科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放在核心位置,并联结与拓展到其他学科。
《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笔者将实践作业与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当家一天的经历感受和小组成员分享,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小组合作中修改完成单元习作。
这一活动作业巧妙地把语文、道德与法治作业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此项实践作业过程中也得到了家长支持,无形中运用了家长资源。这样的实践作业,既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能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立能力与自信力。
推进多元自评,让学生真做
推进多元自评旨在让学生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评价必须将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就签约式家务这一类实践作业来说,应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设定评价内容,并设定评价指标与评价载体,随后在作业行进过程中适时自评实践行为,最后通过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对实践作业的效度进行整合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将评价立足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首先,学生自行设计评价项目。如《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学生针对每项活动内容,讨论设计并运用包括项目、完成项目数量、星级指标3个部分的自评表。
其次,拓展评价主体,教师让家长协助评价。如在双休日开展的“今天我当家”活动中,请家长帮忙拍摄照片,记录活动过程;在语文周记“今天我是小当家”后请家长根据孩子表现写上评价语。
再次,开展评价分享。实践作业完成后,在班级内开展“当家一天”的分享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发表评价。分享时可先在小组内交流互评,推选出活动日记一则在全班交流。分享时可以让学生简要阐述自己完成项目的经过及感受,然后分享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最后小组与教师以星级进行总结性评价。
如一学生作为小组代表阐述自己从早上去农贸市场买菜到煮青菜面的实践经历。他发现买菜与做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从而感受到父母的劳累辛苦。他作出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妈妈多休息一下的自我评价,再介绍了妈妈对自己的评价。最后,小组和教师对该学生的实践作业给予五星评价。
签约式实践家务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应该融合为一体,充分凸显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这一角色,让他们在作业前能根据目标来设计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目标来自我监控实践作业的进程,最后根据目标来反思自己的实践作业质量。该类作业体现持续促进学习评价这一理念,将评价指标设定权、评价进程掌控权在一定程度上还给学生,并在评价时综合动员家长、同伴、教师等多主体来加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