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让生活更美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在今年年初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促进绿色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方案》的出台也让绿色低碳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全民节约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正在成为引领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远 景

    各地将绿色低碳

    纳入城市治理目标

    今年,四川省成都将建设市级示范幸福美好公园社区230个,创建近零碳社区8个。在近日举行的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会议上,“近零碳社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所谓近零碳社区是指在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零能量消耗、零需水量及零排放等指标的城市社区。

    3月16日,成都七部门还联合印发了《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计划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景区共不少于30个;建成近零碳社区不少于30个,实现区(市)县全覆盖。

    通过系统提升园区、工业企业、社区、公共机构、景区等领域的绿色低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综合能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促进经济社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近零碳排放园区规划建设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园区内,公共交通路网密度提升,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也同步提高。而在近零碳排放工业企业的建设中,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倡导绿色电力消费。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中,计划布设共享自行车停放区域,增强低碳出行的便利度,公共区域采用高效节能设备设施,推行立体式绿化等,均将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此前,深圳等地已相继展开相关探索。去年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显示,“十四五”期间,深圳计划分批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到2025年,完成首批试点项目建设与验收,总结宣传推广试点建设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在深圳发布的第一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名单中,包括了区域、园区、社区、校园、建筑、企业六大类型。

    与此同时,《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发布实施。该方案提出,深圳将探索以积分奖励等激励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参与减排行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聚焦碳普惠体系,2月21日,上海印发《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2022-2023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衔接上海碳市场,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打造上海碳普惠“样板间”。

    中 景

    绿色低碳改变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兰馨桂馥小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张榕每天要进行常规的安全监管、环境监督等工作。兰馨桂馥小区已建成17年,但这里并没有年久失修的景象,相反,作为低碳社区试点小区,环境干净卫生,秩序井然。

    低碳社区的建成,除了居民自身环保意识的提升外,还有节能降碳的“秘密武器”。2021年5月,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低碳社区项目委托贵州立时恒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精心组织设计,通过安装节能环保路灯、节水装置、垃圾分类桶等方式,从增设节能环保设施、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

    张榕算了一笔账,2021年年底,小区电费相较前一年下降956.73元,而这期间小区基础用电设施仍在陆续增加。此外,自从低碳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兰馨桂馥小区一直在探索更为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桶的放置,从源头降低垃圾生产量,开展环保宣传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举办家庭生活碳排放调查、“低碳明星家庭评比”“乐享低碳生活”等活动,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低碳生活理念。

    科技助力低碳供应链。中国头部物流企业正不断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推广经济性较强的绿色物流技术装备,同时,通过业务积累和技术创新,将物联网、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到实际场景中,加快构建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物流产业链,助力全流程提质增效和低碳减排。

    交通产业是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也是重点减碳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公交运营商,深圳巴士集团目前运营着近6000台纯电动公交车、4730多辆纯电动出租车,成为这座城市流动的“绿色符号”。

    设置绿色产品专柜、合理控制室温、提供新能源充电设施……近年来,践行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的绿色商场多起来。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创建绿色商场500多家。这些商场致力于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给消费者带来绿色、安全、健康的购物体验。

    福建省完善创建体系,推动绿色商场在节能降耗减碳、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和标杆作用。2020年至2021年度,全省共有32家创建单位获评福建省绿色商场。

    “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大家选购家具时最关注的要素,商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重庆南岸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岸区通过鼓励引导,着力打造绿色商场,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顾客,大家的节能环保意识都提高了不少,也给商店节省了不少运营成本。”福建新华都综合百货有限公司福州五四店店长王康瑞说,超市在节能减排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是在空调、冷藏柜、灯具、扶梯等硬件上采用低耗能设备,在日常运营管理的细节中,我们也是能省则省。”

    绿色商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很多企业把绿色商场创建工作当成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节能减排的绿色商场在节能降耗方面成效初显,用电量、用水量均有明显下降。

   近 景

    消费不浪费,绿色消费

    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周末,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王奔一家人到位于长楹天街购物中心的赤坂亭餐厅就餐,发现扫码点餐的菜单中还增加了菜品的卡路里、克数等数据,“这种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我们更容易实现‘光盘’目标。”

    各地餐饮企业纷纷亮出杜绝浪费的小妙招:上海部分自助餐厅出台“浪费加收餐费”的规定,广州一些餐饮门店推出“光盘奖励果盘”的活动,贵州不少餐厅推出“主动免费打包”服务……

    随着节约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小份菜成为不少消费者外卖下单的新选择。美团数据显示,1月下旬,消费者主动搜索“小份菜、半份菜、单人套餐”等相关关键词的频次高达96102次。

    除了外出就餐和外卖订餐,家庭用餐是普通百姓生活中日常就餐的主要方式,落实家庭用餐“光盘行动”,是实现“绿色餐桌”的重要部分。

    《方案》提出,全面推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统筹兼顾消费与生产、流通、回收、再利用各环节顺畅衔接,强化科技、服务、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撑,实现系统化节约减损和节能降碳。着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政府大力促进、企业积极自律、社会全面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共治格局,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相较于食物浪费,衣着浪费要隐蔽得多。堆满货架的价格较低且花样繁多的服装,激发着消费者买买买的欲望,然而不少服装入手之后,又常常因为颜色、款式、季节变化等原因,被消费者长时间闲置在衣橱。

    《方案》重点提到要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提供更多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服装,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按照实际需要合理、适度购买衣物。

    现在,各地着力推动衣物循环利用。除了旧衣物回收箱,京东、闲鱼、转转等平台都开通了旧衣物回收业务,在手机APP下单,预约上门取衣,约定时间内快递员免费上门回收,回收成功后可获得平台赠送的优惠券或商品。

    北京市民王先生过去每天上班需提前10多分钟出门,步行到公交站等待公交。但如今,出门前在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上查询公交实时到站信息,提前5分钟出门就可以正好赶上公交到站。

    2020年9月起,北京依托MaaS推出了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机制,市民在平台上注册参与“MaaS出行 绿动全城”活动后,采用公交、轨道、步行、骑行方式出行,自动转换为相应的碳减排量,并可通过平台兑换公交卡、代金券,或捐赠环保公益活动。截至3月23日,该活动注册用户超百万人,累计碳减排量近10万吨。同时,市民绿色出行意愿显著提升。

    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消费正生机勃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更多人行动起来,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当前:A4(2022年03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