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文化之风韵 展少年之风采
——四川省雅安市以“文化自信”奏响文化育人的和谐乐章
本报记者  李林晅


    

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开栏语

    “美好生活”一词,接地气、有生气、富底气、带热气,一头连着人民的热切期盼,一头连着党的使命与宗旨、目标与愿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向往日益增长,全国各地在新形势中扣准发展主脉搏,围绕增进人民福祉,以共创共建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乘势而上建设美好新生活。

    即日起,本报开设“共创美好新生活”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聚焦各地在推进美好新生活建设中的经验举措、实效成绩,展现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幸福感获得感,凝聚起推动新时代新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传统文化教育是未成年人汲取精神养料、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四川省雅安市将传统文化作为全市未成年人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及戏曲、书法、武术体育等进校园活动,以文化启迪智慧,推动未成年人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丰富形式,浸润文明校园

    “每天都是书写日,每月都是书写月。”走进雨城区兴贤小学,浓厚的墨香气息扑面而来。汉碑式风格校门彰显出该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校门一侧的《兴贤赋》介绍校史、学校风貌、办学主张与主要活动,教学楼的楼道内张贴着师生的书法作品……校园内处处萦绕着书香、墨香。

    2013年起,学校坚持围绕“墨香”这一学校文化,以“普及化+个性化”的方式,扎实推进书法教育,着力培养书香少年,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兴贤小学书法教师周敏告诉记者,学校各年级各班每周安排两节书法课,一二年级重点学习硬笔书法,三年级及以上学习毛笔书法,并通过在校内设立两个书法教室及一个书法展厅、整编书法校本教材、坚持每年举办师生书法比赛等方式,让更多学生充分领略书法之美。“我们还通过书法比赛选拔书法特长生,并打造书法兴趣班,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周敏表示,“在书法教育中,学校注重‘立字、立行、立品、立人’,引导学生在写好中国汉字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书法熏陶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以兴贤小学为代表,雅安多所学校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注重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多角度、多元化地融入传统文化。雨城区实验小学重点推进川剧文化、荥经黑砂制作技艺进校园,以邀请文化馆川剧演员进课堂普及川剧知识、进行川剧表演,打造荥经黑砂陈列室供学生参观和实践等方式,普及川剧表演艺术及荥经黑砂制作技艺,以成立川剧艺术团,个性化培养学生的方式,推进传统文化入脑入心;雨城区汉碑慈济小学等学校通过在校园设置“戏曲进校园”宣传专栏,制作戏曲知识宣传展板,开设戏曲文化知识主题班会,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名山区统一编撰涵盖当地历史、红军文化等内容的国学教育地方读本《蒙山童韵》,免费发放给全区学生及教职工,助力未成年人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多彩活动,探寻传统底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每年一次的诗词大会上,与古诗词来一场美好的“约会”,是雨城区第四小学的学生们最喜爱的文化活动。

    雨城区第四小学教师王粘衣表示,学校每年12月举办的诗词大会是学校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一大特色活动。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结合语文学科教育,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策划主题,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课本剧活动;每年举办全校师生、家长参与的校园书画大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诵读、讲述、表演等方式,触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王粘衣说。

    推动学生在活动中汲取传统文化精华,雅安不断探索创新:突出经典诵读主题,组织开展各类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定期举办戏曲展示展演、戏曲经典剧目进校园演出,激发学生了解、学习戏曲的兴趣;结合本地特色,名山区实验小学等学校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以开设与茶文化有关的兴趣小组课程、举办茶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和童谣《蒙山童韵》诵读活动,编写茶文化本土教材、建设茶文化教师团队,组织茶文化特色课程,推广茶文化健身体操等方式,让学生体味茶的历史与文化韵味……多彩活动让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特色引领,延续文化基因

    3月18日上午,当皮肤黝黑的杨义迈着稳健的步伐一路小跑到记者面前时,记者从这个少年身上感受到了“气场”。三年多的武术学习,给杨义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素质的提升,更练就了他的精气神。

    名山区是武术之乡,杨义就读的名山区第三中学是四川省校园武术推广实践基地。从2017年起,该校就开始对武术进校园进行探索,努力打造武术特色学校。学校给各年级学生每周都会安排一到两节武术课,进行武术传统礼仪及武术技能教学,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精气神。“‘习武先习德’,上课前行抱拳礼,从行动上慢慢地影响武德的形成。”名山区第三中学武术教师王建博告诉记者,“练习武术容易累,需要学生有耐力和吃苦精神。”

    在名山区第三中学,每到课间操时间,学生在操场上整齐列队,随着带队老师一声令下,学生行抱拳礼、起势、侧展、马步冲拳……一招一式,虎虎生风。操场上不时响起学生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嘿哈”声。自2017年起,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目前,学校的武术教育也得到了不少肯定,多次参与省市级展演,由师生编排的武术操成功入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主办的《中华武术网络大讲堂》全民武术健身‘功夫秀’。”名山区第三中学校长胡邦志说。

    名山区第三中学以武术文化进校园为特色,中国工农红军四川雅安名山百丈红军小学则是以红色文化育人的代表。该校多年来大力举办红色书画展、小红军足球赛、红歌传唱比赛,依托百丈关战役红色革命资源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观红军遗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之处布置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格言警句,悬挂张贴革命前辈生平事迹、战役概况等方式,以红军精神激励学生听党话、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学校长期以‘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百丈红军小学德育主任杜玉娟说。

 

当前:1版(2022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