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清理飞线
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背街小巷的脏乱现象消失了,礼让行人的车辆变多了,餐馆里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已成为“新食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正在引领新风尚……
2020年,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荣膺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2021年1月又成功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伊始,郎溪县就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全方位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巩固提升。
◆ 脏乱差小区变“网红”打卡地,居民心情更美了
对于郎步街道中港社区的居民龚永武来说,如今的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了,每天他都会在家中拉拉二胡,和老伴在小区里散散步,在健身区锻炼一下身体。他居住的小区里安装了崭新的路灯、监控,每隔几米便植有一棵绿化树,树下开满了黄色和紫色的小花,生活环境舒适宜人。
龚永武今年76岁,他所住的县地税局宿舍建于上世纪90年代,曾是设施陈旧、缺乏管理的典型脏乱差小区。“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集,周边的路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小区门口的积水很深,车子堵在外面根本进不来。”全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后,小区的环境大变样。“现在环境好了,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你看我们院子,干干净净、有花有草、设施齐全,家门口还是‘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拍照。”他指着窗外,笑着告诉记者。
老人口中的“网红打卡地”,是县地税局宿舍外的忆川巷。走进这条约200米长的小巷,十字镇的手工红薯粉条制作技艺、梅渚镇的傩面具艺术,郎溪老街的建平米行、西门裁缝铺……这些内容借助主题墙绘、文化展板、公益广告等载体,向过往市民和游客展示着“老街乡愁”“山川古迹”“民俗文化”“非遗传承”。
“我们依托治理好的背街小巷,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6条特色文化巷道,让群众在行走间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郎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祥介绍,今年,全县还计划打造20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巷道,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市民素质。
郎溪县将文明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制定“首年打基础、次年抓提升、三年比典范”的工作目标,并将其写入“十四五”规划,作出全面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抓好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交通环境和市容卫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从老百姓身边的突出问题改起,从最薄弱、最难啃的“硬骨头”入手,专题部署开展城市治理“十大行动”,整治提升居民小区49个、老旧小区8个、背街小巷46个;启动3个农贸市场、6个停车场以及市民艺术文化中心等改建新建项目;成立社区啄木鸟管理驿站7个,完成交通路口渠化提升10处,分批整治“征而未用”闲置地块29处,征迁拆违4.2万平方米。
如今的郎溪县,道路更加平整,绿化更加葱茏,空气更加清新,环境更加优美,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区管理服务等多项规范提升行动,让市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 聚焦民生办实事,群众获得感更强了
在推进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郎溪县坚持把靠民惠民贯穿创建全过程,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郎溪县住建局市政园林管理中心负责人王长青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月底的一天,一位家住县城郎涛路的老人来到王长青的办公室反映情况:“我的卧室对面有一盏路灯,晚上即使拉上窗帘室内也很亮,导致入睡困难。”王长青迅速联系相关单位,当天便把路灯的位置进行了调整,解决了困扰老人许久的问题。
“茅岭路和天子湖路的交叉口处有一个限高杆坏了,存在安全隐患,请你们去看一下。”3月2日下午4点多,在王长青接到反映电话之后约20分钟,施工队就到了现场,当天便修好了限高杆。
“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天。不能当即处理的问题,当天也必须拿出处理意见。”郎溪县成立市政建设、绿化提升、杆线整治等“立即办”小分队6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争取做到当天提出、当天办结。针对群众的所想所需,郎溪县持续优化“数字城管+”模式,通过“采集员+手机终端”快速高效发现问题、“督办员+数字平台”科学联动处理问题、“话务员+城管热线”积极回应解决问题,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解决群众的实际难题。
为更好地服务市民,郎溪县窗口行业扎实开展“文明服务、微笑服务、诚信经营、行业规范、素质提升”等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窗口行业、窗口单位服务水平。各级为民服务中心全面优化为民办事服务水平,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一站式”服务内容;村(社区)服务中心激发社区“微活力”,尽可能地方便群众,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难事妥善解决”。
坚持惠民靠民,郎溪县还注重发动群众,打造“建平管家”“文明创建大家谈”等特色群众活动,如今,有2.37万人次参与,建言献策3586条。同时,开展“红色楼道长”“五老红袖章”等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115万小时,文明创建已成为郎溪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 文明新风扑面来,文明乡风润心田
在全国文明村十字镇施吴村,有一座新风堂。这里是村里为村民操办红白事专门提供的就餐场所,也是施吴村的文化礼堂。
在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新风堂内,记者看到每一面墙上都张贴了节约粮食的公益广告,以及新风堂使用申报流程、建议菜单等。“你看这三张菜单上均列出了10种菜品,但整桌菜品的总额都没有超过500元。”施吴村党支部书记黄华宝指着墙上的菜单告诉记者,村民若有在新风堂办酒席的需求,可提前向管理员提出申请,并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书上明确要求,操办红白事的车辆总数不超过10辆,每人餐标不超过50元。
黄华宝回忆,2018年新风堂修建之前,大多数村民家中操办红白事只能到7公里以外的县城办酒席,不仅距离远,价格也贵,新风堂的设立,不仅方便了村民,还减轻了他们的“人情负担”。
年过八旬的村民吴永东,就曾在新风堂为老伴儿办过八十岁寿宴。“价格很实惠,厨子烧的菜也很可口,就在家门口请客,方便着呢!”
郎溪县有96个村(社区),共建有新风堂7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9.66%。该县以新风尚带动新发展,把推进新风堂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有力抓手、开展移风易俗树乡风文明活动的重要阵地,在全县形成了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良好局面。如今,摆阔攀比的少了,节俭节约的多了,文明新风渐吹渐劲。
“沪皖大道文明创建示范廊道”有4.8公里途经涛城镇长乐村。村内的民居墙面上,描绘的是江南美景;村文化广场上,立德、立言、立功的“三立”文化墙展示着村里的先进典型事迹;村委会旁的生态美超市,引导群众树立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理念,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形成了人人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参与者、道德风尚传播者、全域创建推动者的良好氛围。
施吴村和长乐村只是郎溪县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育管用”,创新“六个一”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还持续深化“文明有礼郎溪人”主题实践活动,“礼让斑马线”“公筷公勺”等文明理念已逐渐养成;常态化开展“两香家庭”“文明家庭”“文明创建之星”等评选活动,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全力打造好人品牌,铸造道德高地。截至目前,已评选出“郎溪好人”、郎溪道德模范393人,其中5人上榜“中国好人”,14人上榜“安徽好人”,2人获评安徽省道德模范。如今,文明新风轻拂郎溪,吹进了每一位郎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