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河南县人民法院:
蹚出为民新路子 踏上法治新征程
韩玉琛

   

    河南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民事案件

    近年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智慧法院”等科技创新手段,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系统、道交一体化和“12368”热线等平台的作用,实现了自主立案、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查询案件、网上阅卷。

    上线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实现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与委托送达的一键完成,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缩短了送达时间,实实在在为民蹚出新路子。截至目前,共网上立案85件,电子送达422人次,微信视频调解16件,跨域立案4件,律师服务平台立案6件,初步构建起“家门口起诉”的便民诉讼新模式。

    夯实司法阵地,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

    河南县人民法院多方位深入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着力打造更加全面、精细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

    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了诉讼引导区、窗口服务区、便民诉讼区、自助查询区、当事人等待区等多个区域,满足群众多种需求。并设有信访接待室、律师值班室、调解室,多室融合、分工明确,让当事人享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在诉讼服务中心入口处设立导诉台,由专人负责,引导当事人更便捷地进行诉讼活动。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网上立案、跨地域立案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一次办好”各类诉讼事务,全力促进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人工到智能,努力使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为群众提供功能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升级改造后的诉讼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

    为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使运行诉讼服务团队化,该院设立了立案速裁快审、综合审判和执行三个团队,打造“审判流水线”,进一步充实调解力量,办案资源得以合理分配,80%的审判力量集中到审判执行一线。同时,对全部案件予以精准识别,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对简易纠纷先行进行诉前调解,办案周期较之前缩短了50%,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只跑一次,一次办好”的便利。

    联合多方职能,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按照机构改革要求,河南县人民法院在原有立案、信访等职能基础上,联合县司法局打造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调解中心,进一步将人民调解和诉前调解整合,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以前,从提起诉讼到受理开庭,通常需要一段时间。人民调解中心诉前调解多元化矛盾纠纷诉调速解联动工作启动后,实现了案件繁简分流、诉前调解、诉调对接,有些案子不需要进入诉讼程序,在人民调解中心就能解决,既能让诉讼当事人省时、省力、又省钱,又能为法官减负,提高司法工作效率,从而逐步实现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良性互动,破解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多发性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司法能力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提供贴心服务,解决群众现实需求

    立足现实需求,河南县人民法院在诉讼全过程中主动为少数民族当事人提供藏汉双语及文字服务。坚持在诉前、诉中、调解各个审执环节运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用藏汉双文制作裁判文书和各类诉讼文书,编译符合当地牧民群众语言习惯的藏汉双语文书。五年来,共制作、送达藏汉双语法律文书和裁判文书183份。

    针对河南县环境和人文特点,该院不断总结完善巡回审判工作经验与做法,充分运用巡回审判灵活机动、亲民便民、群众易于接受的特点,将巡回法庭开进牧区、草场,不断充实拓展审判机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指导思想的内涵、外延,共巡回办案47件,开展法治宣传160余次,助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切实方便了牧民诉讼,减轻了牧民诉累。

    

当前:B4(2022年04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