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日 与博物馆在云端邂逅
姚萌

国家博物馆推出的“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线上展览页面

上海博物馆推出的“赶上春——江南文化数字专题”线上展览页面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这种现象反映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需求的增加。博物馆的可逛性、展品的可读性增加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并且也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输方式与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博物馆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文化意蕴,利用科学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携着自家宝贝走近各地游客。于是,我们能够与文物们在云端邂逅,了解它们的故事,品味那一段段历史。

    线上逛馆

    省时又省力

    博物馆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实物、基于藏品,创造出一个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而线上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这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当观众的视野局限在屏幕前的一个个定点镜头,或是基于自身理解来理解展览时,博物馆该如何予以引导和帮助的呢?

    4月11日,太原博物馆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势,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线上展览”“线上活动”“线上课堂”,展览通过VR场馆全方位呈现展厅和文物,市民朋友们足不出户,即可“云游”博物馆,享受线上文化盛宴。本次推出的“线上展览”共有8项,包括广受好评的: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赵卿墓车马坑、抟土成金——馆藏明清瓷器展、晋人风华——山西名家书画选粹展以及首义门锦绣太原展等。展览通过VR场馆全方位呈现展厅和文物,让市民朋友们随时随地观看精彩展览,近距离感受精美文物。

    3月28日晚7点,上海博物馆“上博讲坛”第三季的首讲开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古陶瓷专家陈克伦通过线上直播,与网友分享“宋瓷”之美,解读“春天”的文化含义,为市民送上心灵的春意。

    其实在3月18日,上海博物馆就在一场特别的直播节目中,将新展“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带到观众眼前,其中包括11件国家一级文物。

    在文博爱好者最关注的网上展览中,上海博物馆把近年来颇受欢迎的线下大展搬到了线上。2015年的“王谢堂燕——吴湖帆鉴藏大展”、2019年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大展”等当时备受欢迎的展览都得以线上再现;此外,上海博物馆还整合了许多馆藏文物,以主题方式推出线上展览:“有鱼”以馆藏鱼主题文物作展,“春信”是馆藏的梅花文物主题展,还有传统文化另一吉祥符号“如意”汇聚了如意主题的文物。

    “赶上春——江南文化数字专题”是网上展览中颇“应景”的一场。点击进入展览,伴随着悠扬的丝竹之声,页面上出现的是江南地区的地图,点击各地地名,就能看到相应地区的文物。点击松江,会显示一系列金饰文物的图片,点击一对金色耳环,高清大图和相关信息就能显示:这一元代执荷童子金耳环,通高6.1厘米,各重9克,2002年在松江区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窖藏出土。

    地图左侧,显示着乡土、风物、故人、浮生四个板块,展示不同的文物内容。点击“乡土”板块中的“烟雨江南”,一幅手绘地图上呈现出江南的山川河流。点击黄山,画面就会出现清代梅清的《黄山十九景图册》,还附有屈大均的诗《寄汪扶晨黄山中》。原来,点击这些地标就会出现以此处为主题的古画,可谓“画中游江南”。这个展览中还有“AR艺术家——我画江南”的互动功能,上传自己拍摄的照片,再选择喜欢的古画风格,一幅“古今共创”的江南春色就诞生了。

    “实在很不容易!”家在浦东新区三林镇的市民瞿先生表示,网上逛展成了他解压的方式:“这些线上展览原创性很强,策展思路非常清晰,不是简单地按主题罗列文物。未来即使疫情结束,博物馆也可以考虑保持这样创新探索以扩大辐射面。”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众多博物馆就加快了“上线”的步伐。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重塑文化艺术服务的方式与范围。

    有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未来博物馆的社教工作产生的最大改变在于活动形式由线下更多地改为线上,增强相关内容的研究,从而扩大博物馆社教版块,强化公众教育。与此同时,线上意味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过,更高的活动质量、趣味性与专业性兼备的要求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未来,线上线下融合、越来越贴近受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也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更新技术

    贴近更贴心

    3月30日,“5G+AR助力博物馆展陈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电信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5G+AR等创新技术助力博物馆展陈创新为主题,研究科技与博物馆创新融合场景,形成智慧博物馆建设路径,共同探索科技创新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方法,为我国文化强国、博物馆强国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我国博物馆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应该要减轻这种不平衡,结合自身藏品、规模、运营模式等情况思考如何适应数字时代,如何脚踏实地地开展数字化升级。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认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现代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大趋势是建设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实体文物资源和虚拟文物信息浩如烟海,博物馆逐渐成为遗产的保护平台、传播平台和参与平台,实现从保护型博物馆到传播型博物馆再到参与型博物馆的升级。疫情期间,博物馆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潜力被进一步激活,在5G、AR等新技术的助力、加持之下,全国文博系统联袂呈现数以千计的数字展览,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网络走进博物馆。

    未来,线上博物馆将实现更加人性化的功能,这是科技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势。线上博物馆从萌芽到壮大,基于产业环境本身的更新迭代,但更需要的是,在数字化转型中留存历史沉淀出来的文化气息。

 

当前:A4(2022年04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