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四川省江安县爱心助残项目——
“让助残陀螺人喘口气”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志愿者到“陀螺人”家庭陪残疾人聊天

    志愿者到“陀螺人”家庭服务

    四川省江安县有残疾人4万多名,其中重度残疾人家庭就有5000多个。在这些重度残疾人家庭里,照护残疾家属的家庭成员,一年365天,一天也不忍休息,他们像陀螺一样旋转奔忙,身心十分疲惫和压抑,被称为“陀螺人”。

    2019年5月,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让助残陀螺人喘口气”公益项目,指导江安县残联、县扶残助残协会将关爱投向了“陀螺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让“陀螺人”有释放压力和喘息的机会。目前,这一项目已在四川全省推广,并向全国范围辐射。

    他们是“陀螺人”

    “我的妈妈是陀螺,她的每一天,都在加速旋转中度过,她的每一分钟,恨不得都被掰成两半花……”这段话中的妈妈,名叫高维琴,今年44岁,是江安县夕佳山镇的村民,她的3个女儿均患有罕见的先天性软骨病。

    每天天还未亮,租住在江安城郊一户民房里的高维琴就忙开了,为家人准备早餐,照顾两个瘫痪在床的女儿和90岁高龄的婆婆吃饭,送小女儿去上学……为了照顾家人,高维琴几乎没有自己的朋友,也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每天都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不敢停下来稍微“喘口气”。

    “妈妈很辛苦,为了照顾我们三姐妹头发都白了,44岁的人,看起来像五六十岁。”大女儿倩倩心疼地说。今年24岁的倩倩属肢体一级残疾:腰部以下严重变形无法伸展,双腿蜷缩在裙子里。二女儿雪雪的情况更为严重,除了双腿蜷缩外,脖子也无法伸直,只能搭在肩膀上。她们两人,虽然手能活动,却使不上劲,在床上待了20多年了,洗脸、刷牙、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在妈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小女儿婷婷病情稍微轻一些,属肢体二级残疾,现就读于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不能独立行走的她,上下学都需要妈妈接送。

    除了高维琴一家,江安县内另有5000余个“陀螺人”家庭,每户至少有1名重度残疾人需要看护,年龄从9岁至80岁不等,残疾类型以半身瘫痪、肢体残疾居多,由于存在严重的身体缺失和功能障碍,吃喝拉撒睡均需要家人照顾。

    江安县青云街39岁的居民雷晓芳,已经照顾患有先天性语言、肢体残疾的女儿17年了。17年来,雷晓芳照料女儿的饮食起居、吃喝拉撒,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江安县四季星小区76岁的李长明和73岁的妻子熊文连已经照顾先天智力残疾的儿子49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照顾儿子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而让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哪天走了,儿子该怎么办。

    让“陀螺人”有喘息的机会

    “在长年累月的照料和陪护中,‘陀螺人’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急需要有人分担,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江安县残联理事长魏玉珍说。

    为了让“陀螺人”有释放压力和定期喘息的机会,2019年5月,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江安发起“让助残陀螺人喘口气”公益项目,指导江安县残联、县扶残助残协会将关爱投向了“陀螺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该项目旨在通过募集资金,招募富有爱心的轻度残疾人志愿者走进“陀螺人”家庭,开展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护照料等基础家政服务,减轻“陀螺人”负担,让他们定期得到身体及心理上的放松。同时,项目借助“轻残扶重残”的新型陪护服务模式,在让“陀螺人”喘口气的同时,也解决了轻度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3月18日早上8点,身穿黄色马褂的志愿者张琴、李琴像往常一样敲响了高维琴家的门:“高大姐,今天我们来给三个姑娘洗洗头、理个发。”今年43岁的张琴是一名肢体四级残疾人,自2019年10月起,每周她都会抽一天时间来高维琴家,帮助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护理残疾人等,减轻高维琴的负担,让她能有片刻“喘口气”的机会,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张琴等志愿者的到来,让高维琴心中充满了感激,她总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感谢。”

    和张琴一样,家住江安县大妙镇的曾燕也是一名轻度残疾人志愿者,大妙镇召岩村的肢体一级残疾人龙汝莲是她长期服务的对象。龙汝莲因脑出血后遗症致残,长期坐在轮椅上,需要丈夫包先培照顾日常生活起居。自去年12月起,曾燕每周都会来到龙汝莲家,帮包先培打扫家庭卫生,照顾龙汝莲并陪她聊天,还曾多次自费买水果、蔬菜、猪肉等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

    在江安,和张琴、曾燕一样的轻度残疾人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身穿黄色马甲,活跃在江安的大街小巷、村头巷尾,他们像春天的阳光般照进一幢幢小楼,温暖着每一户“陀螺人”家庭。“截至2022年2月,‘让助残陀螺人喘口气’项目帮扶服务次数1.4万余人次,为820户‘陀螺人’家庭送去了温暖和希望。”魏玉珍说道。

    让残疾人有更美好的未来

    “让助残陀螺人喘口气”项目不仅给江安县的“陀螺人”家庭带去了希望,也给参与项目的轻度残疾人家庭带去了“新生”,由于项目服务内容多为家政料理和农务,便于其他地方复制和推广,2021年4月,在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推动下,项目正式向全省推广,并向全国范围辐射。

    根据“陀螺人”家庭的需求情况,目前,项目服务内容已从刚开始相对单一的家政料理和农务,拓展到现在的“减负”“济困”“救心”“授渔”四大功能,还推出“陀螺人喘气包”,为更多残疾人家庭带去温暖和关爱。

    江安县阳光家园理疗中心的高级理疗师雷坤是项目“授渔”工程的受助者。今年30岁的雷坤视力一级残疾,经过学习培训,他成功取得国家高级按摩推拿师资格。在江安县残联、县扶残助残协会的帮助下,他在江安县城开办了阳光家园理疗中心,除了为患者针灸推拿外,还负责培训江安县盲人按摩培训基地的学员。“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服务20余人,每个月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雷坤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也是一名盲人按摩师,今年年初在广东佛山开办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夫妻两人加起来月收入近2万元。

    收入增加了,生活稳定了,雷坤一有空闲,就会积极组织理疗中心的盲人按摩师到学校、社区开展义诊,也常常抽空参加“减负”工程的康复理疗服务项目,到重度残疾人家中开展按摩推拿、针灸、康复训练等康复理疗服务,改善重度残疾人的身体机能。

    和雷坤一样,家住夕佳山镇大田村的村民黄如秋也是项目“授渔”工程的受助者。肢体一级残疾的黄如秋,长期坐在轮椅上,在江安县残联、县扶残助残协会的帮助下,在家发展养殖业,不仅让家庭实现脱贫,还让年迈的双亲有了强大的精神慰藉,更为一双儿女支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县残联不仅在养殖技术上给予指导,还帮我销售养殖的山羊、鸡、鸽子等,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为我的人生照进了一束光。”如今的黄如秋越发地感到自己活得更有价值,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这群残疾人虽身有残障,却依然热爱生活,他们努力并且感恩着。希望通过‘授渔’‘减负’‘济困’‘救心’四大工程,让‘陀螺人’得以喘息,让残疾人找到自我价值,有更美好的未来。”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会长徐晓蓉说。

   

当前:B3(2022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