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托起孩子多彩梦
编者按: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抓手。
2021年6月,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近一年来,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建设,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引入效果良好的品牌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建立严格规范的工作机制,提高乡村“复兴少年宫”服务水平和育人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日起,本报开设“我在乡村‘复兴少年宫’的一天”专栏,以孩子或老师的视角讲述一天里的新鲜事、开心事,展现乡村“复兴少年宫”如何利用现有场地设施、依靠志愿服务力量,为孩子们提供快乐成长的条件、实现梦想的机会,成为孩子受益、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育人工程、民心工程。敬请关注。
3月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川镇,阳光透过树叶投在地面上,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从家出发,踩着斑驳的光影,穿过几条熟悉的街道,来到位于桃花潭东路的“1cm红色驿站”,这里是山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
小男孩叫杨奕帆,是泾县城关第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日里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照看他,几个月前正式开课的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如今已成为杨奕帆放学后和假期的好去处。
红色基因润童心
杨奕帆走进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进门左侧摆放着十来张(把)桌椅,右侧靠墙的书架上错落有致地放置着儿童读物,再往前的展架上,泾县涌现出的“中国好人”“宣城好人”事迹一一陈列。总面积约35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红色书房、红色小剧场、书画区、党史学习教育专区……杨奕帆熟悉少年宫的每一个角落,他告诉记者自己喜欢来这里看书、参加公益课堂。
下午两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表演与口才课正式拉开了当天公益课堂的帷幕。山口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刘伟作为专业授课老师,从语速、仪态、手势等方面一一为孩子们传授演讲技巧,并和他们一同重温泾县的红色故事。坐在下面的杨奕帆一边认真听课,一边将讲解要点记在笔记本上。
泾县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发挥乡村“复兴少年宫”在弘扬新四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结合“辉煌百年·热土泾川”泾县百年人物事迹系列展,招募了一批“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在表演与口才课上集中宣讲王稼祥、叶挺等伟人的故事。通过对“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在乡村“复兴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等场所开展专题红色宣讲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英雄和伟人的力量,提升自身的爱国情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宣讲员杨奕帆。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在表演与口才课的演练环节中,作为第三个上场的小宣讲员,杨奕帆自信地走到展板前,将王稼祥的故事娓娓道来。为了能够胜任“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岗位,1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奕帆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讲解知识、背诵红色故事,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练习发音、训练形体,通过不断的练习,他如今已能娴熟地将王稼祥的革命故事进行宣讲,并对泾县的红色文化也有了深入细致的理解。
一个个红色故事,将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精神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的心间。
大国工匠传非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在泾县游历桃花潭时,为好友汪伦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赠汪伦》的广为流传,使泾县为更多人所熟知。不仅如此,中国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也产自泾县。从小,杨奕帆便听着《赠汪伦》的故事,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泾县长大。
“宣纸以青檀皮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浆等,整个生产过程由一百多道工序组成。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其具备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的特点,故有‘国之瑰宝’‘纸寿千年’之誉”……下午3点10分,在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杨奕帆和伙伴们迎来了第四批“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毛胜利。
毛胜利是泾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晒纸工,他始终坚守在宣纸生产第一线,从最薄的纸到最大的纸,从常见的一米多长的四尺宣纸到十几米长的三丈三宣纸,35年来,他一次次跨越手工极限,在平凡的岗位上成长为宣纸晒纸工的突出代表。
“我常年工作在40℃以上的车间里,烘烤宣纸的墙面温度更是高达65℃以上。为了晒好每一张纸,即使是最炎热的夏天,也不能吹风扇。”在课堂上,毛胜利告诉孩子们,他的工作既要克服高温影响,又要保证技术稳定,每天一套动作自己要重复上千遍,在十几平方米的烘纸房里要移动近10公里。
随着对宣纸制作流程的了解,杨奕帆和伙伴们不时发出惊叹声,他们对家乡这一项了不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眼前这位大国工匠肃然起敬。
“制作宣纸最难的步骤是什么呀?”“一张宣纸在制作中破掉了,还能补救吗?”……在提问环节,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毛胜利面带笑容,温和又耐心地一一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这是毛胜利走出车间,在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上的第一堂课,感受到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喜爱与好奇,他十分欣慰。
“虽然从小就知道宣纸产自我们的家乡,但第一次了解到一张宣纸要经历这么多步骤才能制作完成。”杨奕帆与记者积极分享自己的感悟,他说,希望将来可以把自己热爱的书法和书画呈现在宣纸上。
为丰富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课程内容,泾县文明办将宣纸、宣笔、陶艺、花砖等具有泾县特色的非遗项目融入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大国工匠为“复兴少年宫”的特色项目志愿者,并在非遗基地建设少年宫的实践基地,将非遗的传承和实践结合起来,让更多孩子了解和喜欢非遗,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打造“官方带娃”新模式
“我们挤上奶油,再点缀一些水果和小饼干,就完成啦!”“老师,我要加草莓!”“我喜欢蓝莓和巧克力威化!”……山口社区乡村“复兴少年宫”在下午4点10分开展的手工蛋糕制作课再次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在老师的指导下,杨奕帆将手中白色的奶油在蛋糕胚的周围挤成螺旋状,再放上草莓、蓝莓以及巧克力威化,一个纸杯小蛋糕就制作完成了。他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自己的第一个烘焙作品,和身旁的小伙伴一起拍照留念,然后小声地告诉记者:“我要把蛋糕带回家给妈妈吃。”
除了当天的表演与口才、手工蛋糕制作等课程,山口社区乡村“复兴少年宫”还开设了综合班、书法班、绘画班等,其中综合班以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体验、文明实践、安全教育为主要课程内容。每逢周末、节假日,孩子们还可以体验创意美术、书法、烘焙等多样化课程。
杨奕帆告诉记者,由于父母工作很忙,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到“复兴少年宫”,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朋友。
在泾川镇山口社区,和杨奕帆相似的孩子还有很多。由于该社区有企业500余家,工厂密布,双职工家庭较多,孩子无人照看曾是这些家庭共同面临的难题。2021年11月,泾县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山口社区“复兴少年宫”成立。这所空间充裕、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复兴少年宫”,不仅是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在多样化的公益课堂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快乐,更汲取到了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力量。
“从以前的腼腆怕生到现在愿意分享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孩子变得自信开朗了。”虽然到“复兴少年宫”参加活动才短短几个月,但杨奕帆的父亲杨亮明显感觉到了孩子的变化。在杨亮看来,“复兴少年宫”不仅为家长“减负”,也让孩子的童年时光更加丰富多彩。
晚上临睡前,回忆起当天在“复兴少年宫”的活动,杨奕帆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复兴少年宫’学习了革命家的事迹,我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宣纸之所以成为文房四宝之一,离不开像毛胜利老师这样的大国工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