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仁杰
人物名片
唐仁杰,汉族,1986年生,四川南充人,中共党员,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产品事业部工艺组主管工艺师、工程师、高级技师,“唐仁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参与了探月工程、北斗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等多个航天重大项目产品生产任务。曾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四川工匠”“航天贡献奖”“航天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唐仁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然而作为获奖者,他当时正在前方为某重要型号任务攻关做保障,没能参加这次表彰大会。记者电话连线唐仁杰,他难掩激动地说:“这枚奖章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激励。星辰大海是每一个航天人的梦想。我将矢志不渝,不断锤炼技术,创新发展,用匠心成就梦想,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贡献。”
造颗“星星”去看太空
“农村夜晚的星星很亮!”1986年,唐仁杰出生在南充市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他总喜欢在夜晚仰望星空。对宇宙,他有着无限的憧憬。
“那时候就向往着星辰大海,特别憧憬去太空看看。后来长大了,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去太空,就想努力造一颗‘星星’,让它代替我去太空看一看。”唐仁杰说,除了向往星辰大海,自己从小还对技术特别感兴趣,经常做木工、编制背篓,甚至拆卸废旧电器零部件自制电动窗帘等。
怀着奔赴星辰大海的梦想,唐仁杰2006年考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电子工程技术,2008年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09年进入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电子装调工。
唐仁杰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进入车间的情景:一件件航天电子产品犹如艺术品一般,从前遥不可及的航天仪器如今触手可及。“很震撼!那种对于心灵的冲击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透过那些航天电子产品,唐仁杰感受到了航天技术工人精益求精的匠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航天技术工人,用精湛的技术,为航天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从此,唐仁杰踏踏实实地从一名无线电装接学徒工做起,白天跟着师傅苦学扎线、搪锡、单板焊接等基本功和波峰焊、再流焊、贴片机等设备操作,晚上回家继续学习航天标准等理论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唐仁杰提前半年出师,独立承担航天产品装焊、设备操作等工作,在经过多项历练后,他成为了公司首位熟练操作所有电装加工设备的青年技术人员,并练就了高难度元器件手工装焊技术的本领。2014年,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卫星电装产品调试领域,他又快速学习掌握调试技术,成为公司电装/调试双工种复合型人才转型典范。
用“焊花”铺就灿烂“星途”
唐仁杰脑中有技术,手上有绝活。
一次,某国家重点型号临近首飞试验前,突然发现一种芯片与焊盘不匹配,需要立即将208根直径0.15毫米的漆包线分别搭焊到宽度和间距都仅有0.2毫米的焊盘上,且要控制位置偏移量在0.05毫米内,时间精度在0.5秒内。任一操作偏差,都会影响之前的焊点质量。
临危受命的唐仁杰只身前往设计单位,仅用电烙铁、热吹风和简单的工具,凭借精湛的手工焊接技能和丰富的经验,一次性精准焊接成功。经检验,引线整齐柔顺,质量检测可靠,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要求自己,每一次焊接都要力求完美,因为毫厘之间的偏差,都可能影响航天安全。”唐仁杰说。
在天和核心舱某电路板加工过程中,针对板间连接器中间位置除金搪锡技术难题,唐仁杰通过设计专用搪锡装置并探索采用波峰焊搪锡操作特殊工艺方法,攻克技术瓶颈并填补板间连接器搪锡工艺空白,为推动航天产品集成化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密度多层PCB组装件再流焊高可靠性技术》的重大工艺课题中,他提出贴装头选型、大型器件初始位置设定等技术建议,全部被采纳;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化生产》课题中,他深入研究元器件吸取、搪锡方法,攻克自动搪锡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参加工作13年来,唐仁杰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他先后参与嫦娥、天问、北斗、天和核心舱等多个航天重大项目产品生产,完成2000余块星载单板焊接,1000余套产品调试,一次交付合格率100%;承担重点型号返修任务200余次,避免产品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他用亮眼的“焊花”为一件件大国重器铺就了灿烂的航天“星途”。
“最佳师傅”带队继续征战星辰大海
除了不断淬炼技术,唐仁杰还以技术巧思催生创造发明,用创新赋力生产提质增效。由他研发设计的20余项创新成果全部得到推广,为确保型号科研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针对航天电子产品里轴向元器件成形加工操作繁琐、易损伤器件等问题,他历时3年设计开发了“轴距可调式轴向元器件双边无损成形钳”。该发明彻底解决了轴向元器件成形加工难题,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提升成形速度超8倍。针对微小型、异形印制板难以自动装焊难题,他研究设计了焊锡膏丝印平台,通过丝印、贴片、再流焊3个生产环节技术创新,将产品一次性交检合格率从70%提升至98%,单批次贴装周期从4个月缩短至10个工作日,解决了某重点型号生产难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200万元/年。该创新成果获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
唐仁杰以踏实进取、勇于创新的态度和作风为同事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他还主动承担起提升团队整体素养能力的重任。
早在2011年,25岁的唐仁杰就已经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最佳师傅”,他先后带徒13人,手把手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在唐仁杰的精心教导下,他的徒弟中有2人晋升为技师,8人晋升为高级工,3人取得中级工执业资格。
2021年初,“唐仁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唐仁杰成为了工作室“领航人”。一年多来,他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多项工具、工装,先后开展5项技术创新,完成了1项集团公司重大工艺技术研究、2项院级重大工艺技术研究、5项厂级工艺攻关,培育了一批高难度元器件装焊及返修操作者。
“我也曾跟着师傅学习,现在想把自己的所学所获教给更多热爱航天的人。”谈及未来,唐仁杰说,“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淬炼技术、磨砺匠心,带着团队一起,向着星辰大海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