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那盏读书灯
唐雪元

 

    前不久,我回到久别的老家,在翻找物什时突然看见我的煤油灯还孤零零地放在旧衣柜里,睹物良久,思绪万千,往事涌上心头,不由得泪水潸然……

    在我们负笈求学的年月,老家湖南株洲的农村地区,物质条件非常有限,每天傍晚都会停电。那时,我和哥哥成天就在想如何解决晚上看书的问题。想凿壁偷光,奈何隔壁邻居家也一片漆黑;想囊萤映雪,可惜既无萤火虫也无大雪。冥思苦想之余,最终还是大我4岁的哥哥想了一个办法:用一个空墨水瓶做成了一盏煤油灯!他找来了牙膏皮,剪开后卷成一个小筒,找一根棉灯芯穿上,再把铁丝烧红,在墨水瓶盖中间钻一个小洞,刚好把有灯芯的小管子穿过去,拧紧瓶盖,煤油灯就做好了。

    没有煤油,灯是点不亮的。当时煤油卖八毛钱一斤,为了挣钱,我跟在哥哥屁股后面拎铁桶一周,硬是靠捉黄鳝、泥鳅卖挣来了几斤煤油。

    灯和煤油都有了,我们哥俩无比雀跃。

    一到晚上,我们哥俩在左厢房把白天准备好的一块木墩,用报纸包好放在床上,点上煤油灯放在上面,再放下厚厚的麻布帐子,躲在床上舒适地看起书来,一看就不知不觉到了深夜。那时一边看书,一边在笔记本上抄录励志名言。那借来的一本本精彩绝伦的童话,妙趣横生的故事书,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小说,就这样一本本地看完了。

    煤油灯前看书写字,时间一长,鼻孔便凝上一层黑色的煤油烟尘。看书写字的时间长了,肚子饿,我们就一边嚼红苕干,一边看书。一个冬天过去,母亲储存的一柜子备荒的红苕干被偷吃掉一大半,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因此受到了莫大的滋养。我们在小屋里秉灯看书,母亲常在门外慈爱又无奈地训斥道:“白天悠那个悠,夜里耗灯油,一斤煤油几天就照完了……”当年那几本带着煤油味,被岁月浸染得发黄的笔记本,我至今还保留着,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煤油灯下,我和哥哥细心攻读着功课,思想偶尔也会为想象中的都市和大海“开小差”:夕阳下的大海翻腾着金色的波浪,城市里火树银花不夜天……慢慢地,这些画面被豆大的火苗点燃了,愈来愈亮。

    煤油灯的火焰煞是有趣,先是伸得细长,然后收缩回来,再扭动一会儿。母亲告诉我说,伸长的火焰就像踮起脚尖远眺的人,看见亲戚来了,高兴地跳起舞来,噗噗,噗噗……这时,我都会问自己,我的这盏读书灯,它在眺望什么,又因何而高兴呢?

    看书累了,眼倦了,我就靠在床板上,微微仰着头看院子外面那棵长得很高大的酸枣树,看它顶部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晃,继而听到枝上的鸟儿“啾”地一声飞走。这时,我总会小声地说:“哥,总有一天,我们会飞出这里吧?然后就到了大城市,也能坐汽车住高楼?”哥听后,就会很宠溺地拍一下我的脑袋,用一种很柔和很温暖的语气说:“要想坐汽车住高楼,那我们就要加油!对哒,灯不咋亮了,你赶紧加点儿油……”我凝神看哥哥,灯光映在他脸上,有一层柔和的光泽,很好看。

    灯火虽微弱飘忽,却自强不灭。在漫长的黑夜里,它点燃和激发了农家男孩的梦想与希望,让我们哥俩明白,只有自己的提升,才是你要等的一朵花开。

    风浪卷过千帆,唯我初心不忘。犹记得那时候,交通不发达,生活清苦,去县城赶集的人经常要走夜路。我们哥俩读书晚,经常能听见远行的人为了在黑夜中给自个儿壮胆,走路的时候鞋底蹭得地面沙沙作响,这沙沙声由远及近,感叹一声“这哒屋里的人还没困(睡)嘞”,然后又伴着沙沙声渐行渐远。

    流年如歌,往事如昨。在那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追梦道路上,这盏读书灯始终指引着我们哥俩。

    儿时的读书灯,照亮我心田。如今,我已参军离家26年了,每次回家,总要爬上山,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脊,看掩映在沟壑里的村落,寻找那写着“耕读传家”“耕读门第”字样的匾额。回忆起儿时的那盏读书灯,我的心中总是不由吟诵“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的诗句,脑海中浮起遐想:灯下,一二学子撸起袖子奋笔疾书,不经意间,又是个通宵达旦。顿时,便觉这山有了灵韵之气,也便有了诗与远方。

    世上华灯万盏,我却独爱这盏读书灯,它的光亮将永远照在我心灵深处……

当前:4版(2022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