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旬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山区农业基础薄弱、种植技术短缺问题,在春耕生产关键时期,把握时令节气,普及农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培育孵化乡土人才,打造“永不撤退”的服务力量,促使广大群众扛牢“米袋子”、端牢“饭碗子”。
谷雨前后,关口镇大庙村人头攒动,旬阳市农技科普志愿服务队在村里开展现场技术培训。高级农艺师王能宝围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所需的精细整地、品种选用、播种密度、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并在大庙村七组示范地进行实地操作演示,这是全市大抓农业技术指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的缩影。
旬阳市甘溪镇种植玉米、大豆历史悠久,有着较好的土地条件。年初,镇上通过科学规划,制定全镇175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计划。趁着天气晴好,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在十字岭村召开技术培训现场会,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要领,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为抢抓时令,促农增收,旬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统筹、调度、培训、示范的职能作用,打通农广校、科技信息站、科普示范园等行业管理壁垒,采取内引外联相结合办法,组建农技科普服务队,传技术,提技能,促农增产增收。目前,全市已确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50亩以上示范点237个,通过技能培训,实践推广,保障在春耕期间完成大豆种植6.1万亩、复合种植3.3万亩任务。
农技科普服务如何拓展延伸、走深走实?旬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胆探索,把优质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下派科技特派员,培育孵化乡土人才,推选“土专家”“田秀才”“乡能贤达”等兼任实践员,组建“永不撤退”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文明实践零距离便民服务圈,推动农技科普服务长流水、不断线。
小河镇金坡村是全市乡村振兴建设示范村。近日,该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张功利,将本村蜂农果农组织起来,把产业大田变成培训现场,采取观摩体验、实践操作、实习演练的办法,熟练地打开蜂箱,检查蜜蜂分巢,讲解虫害防治知识和丰产养殖技能,他说:“今年合作社首次迎来蜜蜂枇杷二重奏,一方面巧用蜜蜂给果树授粉,另一方面蜜蜂又能采花酿蜜,实现树上有果卖、树下有蜜收的双重效益”。
4月27日,在陕西旬阳市神河镇台子村二组一片整齐的烟草地里,一群“红马甲”和农民忙着择苗、下苗、培土、施肥,望着一垄垄插满绿苗的地膜,烟农鲁绪才脸上洋溢着笑容。
“五味子与农作物种植不同,既要施用农家肥,春末夏初还要及时搭架,保障能充分吸收阳光”,该市红军镇红军村农民“土专家”闻家成,一边搭架田管,一边为前来“取经”的村民们传授五味子管护技术。
眼下,旬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力整合农业、林业、烟草、牲畜等600余名技术骨干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建设科技培训基地7个,组织招募1000余名一线农民技能型志愿者,编组成8个科技志愿服务队,细化服务分队40余支,由309名科技特派员作为骨干力量,通过“点单式”“院坝会”“处方签”等方式提供培训指导和上门服务,先后举办现场技能培训450场次,开展技术服务受益群众达4万人次,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