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中彰显青年价值
赵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广大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勇于在战“疫”中追寻价值实现,展示出自己身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亮丽风采。

    理论是实践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掌握科学的理论才能够正确地把握前进的方向。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作为担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一代,更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先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不忘“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初心,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在疫情防控的战线上,广大青年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坚定不移地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理想信念。在抗疫一线,仅驰援湖北的4.2万多名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90后”青年,更不用说奋战在工地、社区、工厂以及运输保障等各条战线的中国青年。他们接过历史重任的接力棒,将爱国理想的情怀化作实际行动的担当,“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都有赖于精神文明的推动。新时代青年以自己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阻击战中的所作所为,生动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今天疫情来临,我们看到中国青年挺身而出,挡在我们身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精神。

    一场突发的疫情,不仅是一次危机,也为当代中国青年的蜕变提供了机遇。新时代的广大“90后”“00后”积极投身抗疫,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成为了战疫中的生力军。他们剪掉长发,双手因长期被消毒液侵蚀而开裂,脸也被橡筋勒出道道血痕。在战“疫”最前线,他们扎根于人民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转运病人、排查社区情况、为居民买药送菜,用行动传承着“一切为了群众”的使命,用胸中的大志、心里的大我、肩上的大任、行动的大德将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谱写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告诉当代青年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行万里路,要顺应历史感召,顺应时代感召,把握好今天,把握好当下,践行知行合一。只有坚持知行合一,才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本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念、积极参与,不仅能拓展眼界、提升能力、充实社会体验,也能在战“疫”实践中检验自身所学,汲取成长力量。在疫情来临时,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地参与,将自身所学运用到战“疫”实践中,这其中不仅有来自于北京大学等高校运用专业知识建立疫情可视化公益项目的师生,也有在社区、乡镇为广大群众普及防疫知识的医学院学生。他们面向实际,深入抗疫,不仅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为新知识的获得积累了实践基础,展现了青年学生的风貌,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所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知行合一,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持续绽放。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A3(2022年05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