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里藏着“大民生”
本报记者 袁矛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改造后的背街小巷

    眉山市彭山区改造后的背街小巷

    昌江县改造后的背街小巷

    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背街小巷,看似不起眼,却紧贴百姓生活,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涵养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做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对于改善民生,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记者就各地如何推进背街小巷整治、背街小巷改造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后期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万“巷”更新提升百姓幸福感

    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子中路,各式各样的小商店星罗棋布,热闹不已,其中一家商店的店主王佩丽告诉记者,现在生意能做得有声有色多亏了政府对背街小巷的改造。王佩丽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提起过去的子中路,她连连摆手。“以前这条路特别窄,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谁也不愿意往这边走。改造后路面又宽阔又平整,两边的绿化也做得特别好,走在这条路上感觉特别舒坦,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人流量多起来了,我们的生意自然也红火起来了。”王佩丽说。

    据昌江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室负责人陈雯介绍,自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昌江县加快实施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完成子中路、健民路、永昌路、新村东路等58条背街小巷的升级改造,着力营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精细化管理向背街小巷延伸,为居民营造干净整洁、宜居优美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近,家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陈家桥社区的陈梅发现,她常去的天一路上,店铺门口的长段台阶改造为多个出入斜坡,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以前,这就是条‘堵心路’,因为沿线几百米长的停车区域只有一头一尾两处坡道,停车很不方便,经常会看到违章停车、商家把杂物堆积在路边等情况。”陈梅说,不久前她向社区反映了天一路的乱象问题,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解决。为回应居民诉求,堰桥街道多部门联合对辖区天一路进行了整治,使这条原本拥堵难行、停车占道、堆物堆料严重的背街小巷变得干净整洁、通畅有序。“整改后,车辆停放变得井然有序,商家因搬运货物方便也不再乱放杂物,我们日常出行也方便了。”陈梅对天一路的整治很满意,她感慨道,“小改变却是对我们的大关怀!”

    在全力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挖掘街巷文化,成为不少城市背街小巷改造的重点。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一幅幅具有当地文化元素和时代记忆的彩绘,让背街小巷原本单调、暗沉、破烂的墙面一下子“活”了起来。“没想到以前脏乱差的背街小巷现在变成了宽阔平坦富有艺术气息的走廊,咱们街道现在可是彭山的网红打卡地了。”凤鸣街道工务段小区居民符清浦开心地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她最近拍摄的照片,讲述每一幅墙绘背后的彭山故事。符清浦最喜欢的是铁路和铁路职工主题墙绘,她说:“我们小区居民很多都是原成都铁路局彭山工务段退休职工,这些画充分展现了我们小区自身的文化元素。”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彭山区坚持对各个社区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让背街小巷改造注入文化元素,量身打造与小区居民息息相关的文化特色,通过一街一方案,一街一特色,不仅实现了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更让居民有了归属感、自豪感。”彭山区住建局副局长林中飞说。

    思考

    如何更好地打造城市街巷之美

    背街小巷是老百姓生活的大空间、大舞台,关系到老百姓的宜居指数、幸福指数,也事关城市的文明指数。2018年以来,昌江县坚持以问题整改为工作导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背街小巷改造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但必须要承认,我们在背街小巷的改造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陈雯指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在整治过程中对街巷元素挖掘不够充分;有的街巷整体风貌不够协调,仍有违和感;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服务不到位,工作精细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经过对背街小巷的持续整治,堰桥街道各老街巷基础设施得到完善、面貌焕然一新。但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背街小巷的改造并非一蹴而就,仍有部分背街小巷整治需进一步细化。该负责人指出,背街小巷改造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部分,不仅要从硬件上“提质”,还要在挖掘发展潜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上面下功夫,要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为城市开拓更高质量的发展空间,着力下好“文化”和“发展”两盘棋。他说:“我们有革命家陆定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剪纸等非遗文化,有俞斌爱心(公益助学)工作室这样的爱心文化等等,怎么把这些文化元素与背街小巷的硬件建设、品质提升和格局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将适宜的文化元素嵌入堰桥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场景,从而实现文化传承,是我们对背街小巷环境进一步整治提升的重点。”

    林中飞则表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在目标导向上要以人为本,真正满足民生细节和百姓需求,要在变旧为美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在大方向上注重背街小巷的定位,关注改造后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要重视背街小巷与街区更新相互结合,争取集中连片推进;细节上要注重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如解决停车难问题、占道经营问题,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等。

    探索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一个从政府决策到居民自觉的过程,要在深化街巷文明创建过程中,形成完善、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陈雯说。

    为此,昌江县将城区背街小巷分为125个责任区,实行“包片领导+职能部门+各社区(居)+各片区责任单位”的责任管理模式,多方联动配合,着力做好教育、引导、整治、管理、执法五方面工作,形成合力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机制。同时,背街小巷责任管理工作在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负责日常督导检查,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据相关文件,每月定期对各单位落实责任管理情况进行考评打分,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对工作不力、消极应付,考评成绩不合格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建立“执法队伍+志愿者+社区+居民”的模式开展日常巡查、明确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背街小巷问题有人治、有人查、有人管,实现背街小巷管理全覆盖。

    “背街小巷的长效管理离不开群众,需要吸引居民群众形成‘街巷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堰桥街道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分管负责人说,在成立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专项督查组、社会督察员队伍,定期检查辖区内背街小巷情况的基础上,今年,堰桥街道开发了集发现问题、接办问题、反馈问题、分析问题于一体的“文明堰桥”随手拍小程序,让广大居民成为社会文明监督员。自3月7日试运行以来,截至5月12日,已共计有1839名居民申请成为了随手拍的社会文明监督员,通过他们反映的问题,为街巷整治提供了靶向目标。

    “背街小巷改造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在彭山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股股长彭晓波看来,大力推进城市网格精细化管理,是巩固背街小巷整治成效的重点。彭晓波介绍,彭山区正按照“层层递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标准,实施科学合理、人岗相宜、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细分责任管理网格,区域包干、责任到人,增强网格化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随着城市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藏在背街小巷里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就没有了土壤,我们市民也会慢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自觉地维护文明形象。”彭晓波说。

 

 

当前:1版(2022年05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