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名城绽放文明花
——山西省灵丘县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薛克


    

 

 

 

   

 

    蓝天白云,青山环绕。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这座因战国时期的改革家赵武灵王之陵得名的塞北名城,可谓人杰地灵。灵丘县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打造成“一张网”,以此为阵地,以“灵丘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引领新时代新风尚。同时,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心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夯实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根基;通过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场场如火如荼的志愿活动,一次次全民参与的文明行动,实现“全域文明创建、全域文明实践、全域文明提升”的目标;通过推进“四个融入”,探索出一条文明实践的“灵丘路径”。

    榜样引领文明新风尚

    “谁丢了钱联系我。”2019年12月30日晚,灵丘县武灵镇黑龙河村村民刘六九在村里的微信群发布了寻找失主的信息,村民们看到后纷纷为其点赞。刘六九的家庭并不宽裕,但面对捡到的两万多元现金,他毫不动心。第二天上午,失主获悉,立即赶到黑龙河村,经双方现场核实,刘六九将现金如数还给失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灵丘县,“灵丘好人”“最美志愿者”等文明实践评选活动人气很高。

    刘荣花是灵丘县人民医院防保科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军嫂,丈夫长期在部队工作,家中大小事都是她打理。2011年,刘荣花的婆婆突发脑出血,做了两次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仍处于深度昏迷中。刘荣花想尽一切办法唤醒婆婆,帮助婆婆活动关节,按摩肌肉……功夫不负有心人,昏迷23天的婆婆最终苏醒了。刘荣花还积极参加医院、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参加义务献血。

    灵丘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岗勤中队辅警刘晋升,自参加公安交管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岗勤工作一线,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积极参加大队组织的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热情服务群众,先后数次帮助群众找到遗失的证件及物品;每天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隔离护栏、交通标志等设施是否缺失、损坏。

    ……

    好人的事迹感染着身边的群众,聚集起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

    5月13日,灵丘县召开创建文明县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会上授予刘晋升、刘六九等19人“灵丘好人”称号,张秀娟等109人“最美志愿者”称号。

    热心解决群众困难事

    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看在眼里,挂在心里,俯下身子真心去解决。

    当前我国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在加速发展,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城市“空巢老人”等群体对生活辅助和心理抚慰的需求格外迫切。

    德贤爱心志愿服务队主要在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发现有些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行动不便、做饭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志愿服务队选择以石家田村和大作村作为试点,实施“爱心小食堂”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6月21日,石家田村“爱心小食堂”正式启动,同年7月15日,大作村“爱心小食堂”正式启动,今年还将开设一家。

    “爱心小食堂”每天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并让老人将晚餐带回家。“爱心小食堂”的菜以灵丘烩菜、凉菜为主,并根据节日还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增加,比如端午节为老人包粽子,中秋节为老人送月饼,为老人准备生日蛋糕等。

    爱在行动中传递。“爱心小食堂”感动了群众,温东堡村村民曹大爷听到小食堂的事情后,赶着毛驴车走了十里地给“爱心小食堂”送去米、面、菜,并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700元钱捐给了小食堂。这是农村老人志愿精神的体现,也是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果。

    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身处特殊家庭的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爱。社会如果帮助服刑人员照顾好孩子,对服刑人员的顺利改造和其子女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灵丘县一位服刑人员留下四名未成年子女由年迈多病的奶奶照顾,通过志愿者连续五年的关爱帮扶,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位服刑人员去年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子女感谢志愿者团队,他说:“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离不开义工们的关爱与帮扶,如果可以,我也想加入你们的团队,做一名义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同样,外出打工的父母最挂念的是留在家里的孩子。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农村广大家庭及农民的切身利益。

    灵丘县妇联动员乡、村两级妇联组织对全县249个行政村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并多次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关爱留守儿童 呵护健康成长”活动。巾帼志愿者队伍中的律师为孩子及隔代监护人讲解防溺水、用电、网络等安全知识;心理咨询师进社区为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为增强孩子们的阅读意识,每次开展活动,县妇联都会为孩子们带去精美的图书,努力为孩子们插上知识的翅膀。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老师,谢谢您!”考入名校的灵丘学生武旭做了一朵玫瑰花送给老师。2018年6月,失去父亲的武旭第一次参加困境学生科技体验活动,体验3D打印小提琴、直升飞机。活动点燃了他的科技梦想,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2020年,武旭以640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实现了他的科技梦想。

    依托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为灵丘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捐建的科技教室,灵丘县实施了“爱心送教,筑梦未来”项目。为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体验VR电影、3D打印、机器人搭建,志愿者开车带着科技设备每半个月去一所学校,分年级分科目上课,足迹遍布全县12个乡镇23所学校。先进的科技设备、前沿的科技知识,打通了为乡村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帮助了更多像武旭一样的孩子点燃了科技梦想。

    近年来,灵丘县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的难题,广泛发动志愿者,结合当地群众需求精心打造志愿服务项目,逐渐打通了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自觉由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受益者向参与者转变。

    “加油!加油!”2021年5月24日,灵丘县第四届暨赵北乡第五届农民运动会比赛进入第二天。比赛现场,你追我赶,加油声、呐喊声、欢呼声一声盖过一声。赵北农民运动会是灵丘县赵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一个实践项目,突出体现“农业特性、农村特点、农民特色”,如竞赛项目有抢收高粱、抢运玉米、旱地龙舟等。项目特色突出,越办越好,逐渐升级为县办运动会,成为大同市重点打造的实践项目。

    灵丘县坚持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2022年仅推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考项目就达20个,不断依托项目深入推动实践活动。

    2020年,灵丘县“山水北泉”实景演出等五个志愿服务项目,在山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扶志扶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获奖,同时,灵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优秀组织称号。“山水北泉”实景演出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

    在5月13日的表彰会上,红石塄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六个所被授予优秀实践所,黑龙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15个站被授予优秀实践站;党员志愿服务队等21支志愿队被授予“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关爱留守儿童 呵护健康成长”等11个项目被授予“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四个融入”探索“灵丘路径”

    2019年,灵丘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和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打造了12个县级文明实践基地、600多个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建成了32家爱心超市,组建了19支志愿服务分队、610余支乡村志愿服务小分队,招募志愿者1万余人,实施了15个特色和60余个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巩固脱贫成果、文明创建、特色文化“四个融入”的“灵丘路径”。

    沿着“灵丘路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突出红色文化引领,充分发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融入巩固脱贫成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每位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都争当文明实践志愿者,对1059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实施精准帮扶。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援建32家爱心超市,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

    ——融入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村镇109个、文明家庭50个、文明单位31个、文明校园15所,评选道德模范59人、“灵丘好人”19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融入特色文化。不断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开展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旅游节、乡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利用“红石塄秧歌”“大涧道情”等乡村剧团创作乡土特色文艺作品20余部,推出“山水北泉”“龙渠沟的老百姓”“平型关记忆”等实景剧,让农村群众成为了舞台的主角,成为新时代文明的实践者和参与者。

    绿水青山作证,灵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将文明实践活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前:B4(2022年05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